小強升職記,作者鄒鑫。作者本是國企的一位員工,在工作時領導同時給了三位同事《搞定》一書,但只有作者根據書中內容進行實踐,并將踐行內容分享至博客。由于影響力越來越大,引起出版社注意而出版此書,并一經出版即成為暢銷書。后來,作者感恩領導說您給的書改變了我的命運,領導說我給了你們三個人這本書,只有你的人生發生了改變實則改變命運的是你自己啊。這是作者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發是“知識不能改變命運,認真踐行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根本”。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并一起做好踐行吧。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成功的人每天都在忙碌,平庸的人每天也在忙碌,而時間對每個人是絕對公平的,那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怎樣產生的呢?時間是一種資源,那么如何提高時間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呢,從平庸者的忙碌模式蛻變為成功者忙碌模式。
本書就給你答案。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幫助讀者建立時間管理系統,包括:
1.種子-找到時間黑洞,找到職業價值觀。
2.樹苗-學習四象限法則、衣柜整理法。
3.枝葉-如何戰勝拖延,如何要事優先,如何處理臨時突發事件。
4.開花-如何養成好習慣。
5.結果-如何讓想法落地。
6.收獲-如何建立高效辦公區,逐步走向高效率慢生活。
做事靠效率,不是靠感覺。
找到時間黑洞
先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認為分別花費在“集中精力工作”“無意義浪費時間”“真正休息時間”上的比例。通過統計你會得到這樣一個比例:集中經歷時間15%、無意義浪費時間84%、真正的休息1%。無意義浪費掉的時間很大部分被時間黑洞吞噬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時間黑洞主要有:超市時間黑洞、電視時間黑洞、網絡時間黑洞。據統計,現在年輕人花在網絡上的時間有驚人的5個小時,可占到清醒時間的三分之一。
找到時間黑洞的好方法就是拿出紙和筆記錄下每個時間段的時間花費情況,最后即可統計出你的時間花費分布情況。
避開時間黑洞的小策略:
關掉時注意力碎片化的一切網絡提醒,如qq、微信群發消息,這些可以在固定的某個時間看,比如可以選擇放松的時候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來處理這些信息。
保持辦公室清潔,這樣頭腦身心會跟著清潔起來,有利于注意力的專注。
設置任務的最后期限,或者比deadline稍提前一些,這樣有助理防止拖延癥。
要事第一。
列出任務清單,以及每個任務的預計花費時間。
時間管理四象限
所謂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該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
前面提到每天列一張任務清單,然后就可以將每天的任務按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分類放進四個象限。
對于重要而且緊急的事項,我們應該思考“真有那么多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嗎”。
對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我們應該建立時間進程清單,持續推進,以防被動進入到第一象限。
對于不重要但緊急的事項,我們應想辦法減少。
對于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項,我們應該反思是不是進入到了時間黑洞。
結合四象限法則,每天的任務清單可以按照先輕重再緩急的原則,進行優先級分類,扔進四個象限。
衣柜整理法,建立收集籃
建立收集籃的目的是為了收集任務進行過程中穿插進來的任務。因為我們每天的人去清單基本上是前一天晚上或今天早上完成的額,那么對于當天發生的任務怎么辦呢?這時候收集籃就派上用場了。
當你在寫報告時,突然領導安排了一項任務,那你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做新任務還是判斷新任務的重要緊急程度扔進收集籃,然后再某個合適的時間再對收集籃進行分類放置到合適的象限里?
建立收集籃后,也許你的籃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雜物,那么這時候“斷舍離”就要上場了。運用“斷舍離”原則,將你的收集籃把垃圾去掉,留下行動、任務、項目。
分離完畢后,頭腦會頓時清爽許多,但需要注意腦子里永遠只留一件事才會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腦子里保留的哪一件事時什么呢?
答案是下一步行動,這樣你的執行力就會得到提高。
無壓工作術的秘訣就是這樣簡單。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先把大石頭搬走,大石頭往往是重要而緊急或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每天從任務清單中找出大石頭,結合番茄鐘工作法,以專注的狀態該效率完成任務。
執行“要事第一”的原則:
簡單明確。謀定而后動,會讓事情簡單和明確,易于執行。反過來效率比較低。
即時滿足。把一件大任務拆解開,能做到“斷點續傳”,有利于“即時滿足”。
讓想法落地,提高行動力
高效行動力不是高效完成別人讓我們做的事情,而是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用SMART原則厘清目標
用思維導圖梳理計劃
用甘特圖掌握進度
用九宮格平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