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很喜歡這本書,書中方法很實用并且語言不枯燥,而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如何管理時間,在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想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實踐手冊,書中小強在職場中碰到的問題也是我們在職場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所以很容易達到共鳴,一起隨著主人公的步伐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逐步被吸引,在小強應用的同時,自己也會將其方法用到生活中。所以這本書我看的并不快,也不急著看完,而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以后繼續看繼續解決~閱讀這本書的重點不是瀏覽而是實踐。
以下是我看后在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避開時間黑洞
時間黑洞就是指被浪費掉的時間的集合。
然而揪出時間黑洞的最好方法是做時間日志,發現自己高效的時間段,以及浪費掉的時間是浪費在哪里;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避免輕易原諒自己;分析自己時間的投入與產出。
老付針對小強的時間記錄,給予的小策略可以借鑒:1、關掉聊天工具,是徹底關掉。2、關掉郵件(或者各種app)到達提醒功能。3、保持辦公(學習)環境的干凈整潔,并且保證所需辦公(學習)用品觸手可及。這個絕對必要,雜亂的辦公桌會嚴重的分散注意力。4、給水杯倒滿水。這樣不會因為倒水而打斷注意力并且飲水對健康很重要。5、準備一張當天任務清單,完成一項劃掉一項。6、選一張舒適的椅子,沒有健康的狀態就沒有良好的注意力。7、盡量隔離自己,告訴周圍同事,最好不要在這1-2小時內打擾你。8、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先解決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9、當無法集中精力的時候先休息一會二,一般成年人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的時間是20分鐘左右。10、設置任務的最后期限。一個適當的最后期限能很明顯的提高你的效率、挖掘你的潛力。
二、如何處理工作事務
書中老付講了工作四步法:
第一步,將所有的任務放入工作籃,不論是誰在什么時候交給我的任務,統統放進工作籃里。
第二步,將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務清除掉,將必須在某天處理或者必須轉交給別人處理的任務拿出來,將那些可以在兩分鐘完成的任務立即完成。
第三步,將需要在特定日期處理的事情寫進日程表,將需要別人處理的事情立即轉交并設置到提醒,將需要現在處理的事情在辦公桌上。
第四步,在自己最高效的時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做合理安排。
老付語錄:
水流的方向是由渠道決定的,沒有渠道的水只會向四面八方滲透,然后干枯在土地之中,永遠也到不了大海。時間也是一樣,如果不給它合適的渠道,它會消失于無形。我們學習時間管理正是為了掌握自己的渠道,讓時間的涓涓細流向我們想讓他去的地方。
就是我們在使用時間的方面養成的習慣。比如說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判斷: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緊急的,哪些是不緊急的,等等。我們通過這些判斷來決定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哪些事情上多花一些時間,哪些事情上少花一些時間。這就是我們習慣的使用時間的方式。
三、管理時間的方法
1、四象限法則——幫助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并告訴你如何做出有針對性的處理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思考列進第一象限的工作真有那么多重要而且緊急的么?
? ? ? ?第一象限的事務立即去做,這是我們生活主要危機的來源;然而這一象限80%事務來自于第二象限沒有被很好處理的事務。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如何避免他們進入第一象限。
? ? ? ?第二象限的事務要有計劃去做!我們應將時間投資于第二象限,不能因為它是不緊急的就不去處理。我們應在第一時間對它進行任務分解,并且制定時間表。然后我們每次投入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項龐大的任務。
? ? ? ?方法:將任務和目標分解,這樣可以迫使我們將精力花在第二象限,這在任務一開始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將一個項目做細,明確下一步該做什么;明確任務完成的標準。最后做一個四象限跟蹤表。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盡量減少第三象限的事務。
? ? ? ?第三象限的事務交給別人去做。
? ? ? ?方法:運用到“猴子法則”,甩掉自己身上的猴子或者將猴子放回他主人身上,即別自己攬活。
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緊急;是否有必要進入這個象限。
? ? ? ? 第四象限的事務盡量別做!這是一個用于緩沖調整的象限。當你疲憊的時候,可以通過做一些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情來調整一下心態和身體,但是你不能在這個象限里投入太多的精力,否則就是在浪費生命了。
2、時間投資法——看看你有多少時間資本,怎樣讓這些時間資本創造最大的價值
時間資本的特性:
(1)供給毫無彈性。每天都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24小時
(2)無法積蓄。無論愿不愿意,我們都必須消費時間
(3)無法取代。任何一項活動都有賴于時間的堆砌,時間是無法被取代的
(4)無法復的。一旦喪失就會永遠消失。
計算自己的時間資本:
小強的時間資本計算?
工作時間資本=工作日工作資本+休閑日工作資本
? ? ? ? ? ? ? ? ? ?=(60-29)×251×8+(60-29)×114×2 =69316小時≈8年?
“順便來計算一下你工作的這些年將要花在睡覺上的時間。?
睡覺時間資本=(60-29)×365天×8小時 =90520小時 ≈10年
想要計算單位時間價值的話,僅僅知道我們的時間資本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我們自身的價值。雖然我個人非常討厭用金錢來衡量一切,但是就目前來看,衡量自身價值的唯一可行標準,就是我們的薪水。進行單位時間價值的計算,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把握時間
小強的單位時間價值?
單位時間價值=工作年數×薪水/總工作時間
? ? ? ? ? ? ? ? ? ?=(60-29)×50000/69316 ≈22元/小時
要提高自己的價值,無非通過兩個途徑: “一是想辦法升職,提高你的年薪。這個就要靠你的實力和運氣了。 “二是想辦法減少你的總工作時間。這里面就牽扯到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果你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懂得如何投資你的時間,懂得如何讓自己的每一分鐘發揮超值的作用,那么你就可以大大縮短你的總工作時間,從而達到提高單位時間價值的目的。第一個途徑的主動權在你的老板手里,而第二個途徑的主動權在自己手里,如果老板不給你加薪的話,為什么不自己給自己加薪呢?
五大投資原則:
第一,找出杰出的公司。這個原則是基于這樣一個常識: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那么時間管理也是一樣,我們也應該‘找出杰出的公司’。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情,以及那些能創造出更大價值的事情,就是‘杰出的公司’。時間管理并不是追求在1個小時里能做3件事或者5件事,時間管理的目的應該是充分利用時間來創造最大的價值。這個技巧我已經在‘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以及‘傳說中的四象限法則’中傳授給你了,現在你應該可以很輕松地找到‘杰出的公司’了。
第二,少就是多。放在時間管理的范疇內來講,面對每天的任務清單,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從第一個任務開始,而是在任務清單里找出自己準備最充分并且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去完成。很多人的任務清單總是密密麻麻的,每天把自己折騰得焦頭爛額,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可以想象一下,你開車走在盤山公路上,突然你面前的路被一堆從山上滾落下來的石頭堵住了,還好你自己和車都沒什么事。這時候你需要將堵在路上的石頭挪開,你用了8個小時把周圍的小石頭都清理干凈了,只剩下一塊50厘米高的大石頭堵在路的中間,這時候你的車能過去嗎?當然不能。那如果給你一個重來一次的機會,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用2個小時把那塊大石頭搞定了,接下來只需要花1個小時清理掉稍大一些的石頭,汽車就可以顛簸著開過去了。那么,到底哪種方法效率高、效果好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清理掉那1%的大石頭,即使清理掉了99%的小石頭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每天早晨拿出當天的任務清單時,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出當天的‘大石頭’,然后盡力‘搬走’它。那么,我們如何去分辨哪塊是‘大石頭’、哪塊是‘小石頭’呢?答案很簡單:‘大石頭’不是都擺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了嗎??
第三,押大賭注于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具體到每一天來說,就應該把握住一個‘要事第一’的原則,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件事情不搞定的話,其他事情一概不做。我們要堅信處理好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回報會是非常可觀的。
?第四,要有耐心。巴菲特有一個說法,就是短于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充分體現,即便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我們完成一項任務也是一樣的,它所帶來的結果不會在當時就展示出來,我們可以評估某個任務會帶來很高的回報,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時間去證明它,這樣才有利于我們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評估體系,提高自己判斷的準確率。投資就是為了獲利,投資股票是這樣,投資時間也是這樣。?
第五,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巴菲特認為,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它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我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也不要因為一些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們應當將自己的精力投資在第二象限,即使我們會暫時無法處理一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但最終我們投資在第二象限的價值一定會體現出來。同時,我們開始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后,就一定要堅持著做下去,一定要把這件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后再去考慮做其他事情,這對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ps.一個重要方法:腦袋里只裝一件事,也就是一時一事。1.專注。當我們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會放下和忘記其他的事情,同時大腦會努力搜索和當前這件事相關的信息,這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創造力。2.成就感。我一般都會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寫在一張紙上,標上優先級別,然后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已經準備得比較充分的來做。做完一件,在紙上劃掉一件,做完一件,劃掉一件……這樣我總是能保持一個旺盛的斗志,因為我親眼看著我的任務在一件一件地被消滅,我在不斷地接近成功。傷其九指不如斷其一指,與其每件事都做到一半,不如將每件事情完全做完,這樣做起事來更開心,更有成就感。 3.擺脫壓力。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的壓力來自于我們知道可能還有10件事在等著我們去做。那能不能想象一下,如果有個盒子,能讓我們把所有的雜事都從腦袋里取出來放到盒子里面,然后每次從盒子里取出一件事,放到腦袋里去處理,做完之后就扔掉。然后拿出第二件事情,放到腦袋里處理,做完之后也扔掉。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會有那么大的壓力嗎? 4.更好的結果。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思維很活躍,因為腦電波在沒有受到干擾的時候,可以很清晰、很有邏輯地去思考。所以,當我們排除了干擾,腦袋里只剩下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會有更好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這樣我們就不難得到更好的結果。
3、衣柜整理法——涉及時間管理的全部流程,怎樣為繁雜的工作事務分類,怎樣將新的事務加入自己的工作清單并有效處理。
1.收集一切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情。
2.加工處理后,確定它們的實質以及解決方法。
3.組織整理,得出結論。
4.把它們列為我們行動的選擇方案。
5.行動。
收集籃:選擇收集的工具,可以是紙筆,電子工具等
“一張有標題的紙可以當做‘收集籃’、‘將來某時/也許清單’、‘待辦事項清單’。而‘項目清單’則一般用文件夾將與這個項目相關的資料保存在一起。”
組織分類:將手機藍里的事務逐一對應到清單中
1.收集籃:對于這個清單,我們是要做到每日清空的,因此使用可以很方便撕掉的便利貼或者小記事本都是非常不錯的。收集籃一般擺在右手邊方便取放的位置,比如我一般就擺在鼠標墊的旁邊,隨時可以做記錄。 ? ? ? ? ? ? ? ? ? ? ? ?2.將來某時/也許清單:對于這個清單,我使用的是像一本32開書那么大的記事本,因為這個清單上的內容可能要很長時間才會執行,因此在一天工作結束之后,我會把它放在我右手邊的抽屜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待辦事項清單:這個清單是指導日常工作的關鍵,你可以根據自己每天事務的多少選擇合適的本子,在每天工作的時候我會將它放在自己的左手邊,隨時可以在上面記錄,當任務完成之后,可以隨時從上面刪除。 ? ? ? ? ? ? ? ? ? ? ? ? 4.項目清單:這個清單里一般都是圍繞一個主題的多個任務的集合,所以我選擇的是A4紙那么大的清單,因為我不僅要在上面寫下項目的內容,如‘周五之前拿出新產品的銷售策略’,還要在上面進行項目的分解,將項目分解為若干的‘下一步行動’,如‘針對產品做市場調研’及‘調查相同定位產品的銷售策略’。我會將項目名稱寫在‘待辦事項清單’里,當我需要處理待辦事項中的這個項目時,我會打開這個項目專門的文件夾,里面有和這個項目相關的所有資料,當然,‘項目清單’就夾在第一頁。
時常回顧:經常回顧我們的清單,檢查疏漏以及調整待辦清單及增加信心和靈感等
行動前:
大衛·艾倫提出,我們的工作和人生是可以劃分成六個高度去進行檢視和規劃的,它們分別是:
1.原則(五萬米)。你首先必須要找個時間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原則和目標,這是你工作的靈魂所在。如果你以前沒有思考過這些,建議你現在就開始思考。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原則:工作是謀求更好生活的途徑,追求無壓、流暢、高效的工作。
2.愿景(四萬米)。這里面包含3—5年的工作目標,可以是職位的,也可以是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在這個層面你需要問自己:
◎我的目標是什么? ◎哪些人已經達到了我的這個目標? ◎他們是如何達到目標的? ◎達到這個目標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會是怎樣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給自己構建了一幅圖畫,當我不斷地回顧這幅圖的時候,我要完成這些目標的愿望也就愈加強烈。比如說我現在的愿景是這樣的:
◎我的目標是能夠拿到30萬的年薪,這樣可以讓我的家庭更好地生活; ◎王總已經達到了這個目標; ◎他具有廣泛的人脈、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達到這個目標之后我會去歐洲度假,我會買一所大房子,我會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 “我將一架飛機模型、一張大房子的照片、一幅孩子的照片擺在我的辦公桌上,時刻提醒我工作的意義。
3.目標(三萬米)。目標是比愿景更細化的東西,通常在一年內就可以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比如說我現在的目標就是:
◎每周通過參加商務聚會來擴展自己的人脈,主動給朋友們打電話來鞏固自己的人脈; ◎參加管理學的培訓課程或者是參加MBA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每天堅持閱讀40分鐘,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并且更深層次地研究自己所在的專屬領域。
4.責任范圍(兩萬米)。工作上的角色,如銷售、管理、產品開發等;生活中的角色,如家庭、個人財務、精神層面等。要把每一個角色扮演好,就需要執行一些任務,以拉近現實和期望的距離。比如在這個層面我會拿出我負責的項目和產品,看看在開發、銷售、管理上是否還有提升的可能性,因為畢竟要把自己責任范圍內的事情做得漂亮,才有可能升職或者有其他進一步的發展。
5.任務(一萬米)。所有需要一步以上完成的事情都是一個任務,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自上而下’的目標系統,但是我們仍然要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任務上,比如‘新產品的營銷策略’等。
6.下一步行動(跑道)。這是最細枝末節的事件,我們要將它們全部放進我們的清單,然后逐一完成。誰更關注細節,誰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剛開始我們都在同一個跑道里面繞圈,但是最終只有職業規劃清晰的人才會駕車進入快車道,直奔目標而去。”
如何執行下一步行動:
1.重要性。選擇“下一步行動”的一個標準就是相對重要性,即在所有剩余的這些選擇中,對我來說哪一項最重要?這個問題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解決了,還記得嗎?職業價值觀?四象限??
2.環境。我們的工作雖然是五花八門的,但還是可以分類整理的,比如你可以將你的工作分為打電話、計算機旁、外出辦理等,當你必須要打一個電話的時候,可以考慮將所有需要電話解決的事情一并處理。‘計算機旁’、‘外出辦理’也一樣,利用環境將一類事情集中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3.時間。時間是決定行動的關鍵因素。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打斷,因此我們必須考慮現在到底有多長時間可以用來處理手頭的事情。有人說時間管理專家都非常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時間片’,他們能夠在3—5分鐘內迅速完成一項任務,這種技能是需要我們不斷磨練才能掌握的。?
4.精力。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強迫自己在看了2個小時報表之后再去制定銷售策略,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節奏,將繁瑣的、難度大的任務用簡單的任務連接起來,這樣能有效防止疲勞,也有利于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