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21天從一個廢柴變成王者,你會怎么做?學習知識?樹立目標?或是改變自己?如果一個人沒有到達一定層次的認知,很多改變也微忽極微。在現今社會,內耗、壓力、拖延癥、緊張等負能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內耗嚴重、問題得不到解決、思緒恍惚,壓力大節奏快的工作壓榨著人們的精力,加班到深夜的人下班后基本沒有屬于自己的夜生活,工作能力不強的人桌面總堆放著處理不完的工作,再怎么拼命認真工作也沒有得到過上級的賞識,辛苦做事的人總是比不過辦公室有手段會交際的人混的好…
許多人都過著這樣的生活:一大早鬧鈴響起后花很長時間的通勤去到公司,從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工作已經占據了快一天的時間,下班后又花掉很長的通勤時間回到出租屋,洗完澡后就到了要睡覺的時刻了,每天以此重復,這樣子根本沒有時間來提高自己,連思考的時間與精力都沒有,不學習不思考不改變,不管過了多少年,你會發現你一直留在原地踏步。
如果你深有感觸,是否會在心中燃起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現狀的目標。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創造出來的。
《21天逆襲人生》這本書中提到了吸引力法則,作者寫了這么一句話:“你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改變了思想就改變了命運。”很多道理悟懂了,思想真的會更上一個層次。
? 本書書中作者分別在每一天介紹一個認知,一共寫了21天,每一天都是不同的認知。為什么是用21天來做為一個周期?據研究,大腦構筑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需要21天時間,人的行為暗示經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而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每天學習一點點,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所吸收進去的知識便會成為你最穩扎的內核。讓我們看看新媒體人呂白是如何在21天逆襲人生的。
第一天:把握起床后的黃金一小時,不要玩手機看消息遠離互聯網。
把黃金一小時拆成四個十五分鐘,第一個十五分鐘列今日工作內容及目標列表,第二個十五分鐘刷選列表目標,第三個十五分鐘思考目標,第四個十五分鐘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在辦公時可以運用四象限方法把工作內容分類,先把重要且緊急的工作先做。
第二天: 學會時間管理。
在我們還沒能意識到時間的流逝與管理時,可以先用些表格工具來記錄時間啟發自身,記錄時間能對時間花在哪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相信現在很多人一天中的很多時間都花費在抖音上,只要躺了下來就開始刷抖音,一刷就連續刷個兩三個小時停不下來,有的甚至還熬夜刷,刷抖音就跟沉迷游戲一樣,都會上癮,也是一種不夠自律的表現,當你躺在床上玩手機的時候,想提高自己會學習的人可能早已出現在了圖書館…
很多事情要先完成再完美,沒有多少人在一開始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以其一直在規劃,不如先付出行動,不要把很多時間浪費在糾結上,更不要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在自身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提高時間的利用率。之前有個新聞講有個家長買了一堆印有英語單詞的廁紙,讓孩子上廁所也可以背單詞充分利用時間。雖然聽起來很夸張,但是這種時間管理觀念很到位,沒有時間更要學會在日常擠出時間,這就像從海綿里擠出水一樣…
第三天:提升賺錢思維與認知。
當很多人不了解一個行業的時候,對這行業的認知便會止于被貼上的行業標簽認知中。人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想要打破這個原則,倒是可以多學習當個博學的人,什么都知道些。
我們不僅要充分運用時間,還要學會投資變現,更要重視圈子。上帝對人類的最大公平便是每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有人能利用時間學習及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一些知識,也有人沉迷生活的燈紅酒綠之中,娛樂人生…有非常想賺錢意念的人應該去找那些一樣想賺錢的人而不是去找只會吃喝玩樂娛樂的人。
第四天:吸引力法則。
我們可以多幻想自己取得成功后發生的場面,平時我們還可以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在精神力的影響下,你想要的東西在你付出時會慢慢向你靠攏。不管你努力之后獲得了什么,都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宇宙對生命的安排與命運交織的牽連會給你帶來好消息。
第五天:向上社交。
主動認識大佬及比你優秀的人,線上線下認識都可以,線上可以是網上付費獲取大佬幫忙與經驗知識。與大佬交往,自身也要有些真本領,能為對方提供價值,有自己能拿得出手介紹自己本領的作品。
第六天:解決拖延癥。
產生拖延癥可能是以下六點原因:不重視這事、不喜歡這事、做不了這事、完美主義傾向、被瑣事打擾、容易受到誘惑。解決拖延癥有以下方法:先把要做的事先做五分鐘,做完后再設立25分鐘學習,做完享受正反饋。沒有正反饋就自己創造正反饋,比如獎勵自己出去吃頓大餐,有正反饋會讓你對要做的事更有動力。
第七天:學會表達。
不要讓自己輸在不會溝通表達上。如果你不會表達,那就行動起來學習起來。有一個練習表達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看的書或者一門課講解給別人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建立素材庫把啟示過你的內容放進去,還要大量輸入學習,學會即興表達,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寫表達,思維清晰的人思維導圖也會做得有條有理。如今互聯網有很多別人的知識輸出,能學到知道多少靠自己對信息的刷選。
第八天:長期堅持目標。
很多要做的事情其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設立好了一個目標就不要半途而棄,除非你有恰當的理由。書中有句話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需要很努力,但要一直努力。”確定一個目標后和行動前時,我們可以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定個目標期限、學會自我激勵、尋找正反饋。
第九天:做到要事第一。
不管你有多少未辦事件,第一要做的都應該是緊急重要的事,我們都要有選擇的做事,把要做的事按時間、緊急程度分好順序。做事情也要學聰明一點,不要死做事,要尋找更高效方便的方法。
第十天:了解上級并進行管理。
要學會向上級積極表達工作內容進度,對老板吩咐的事情事事有回應。有一點要記住:千萬不要讓老板降級,去做員工該做的事。在職場中,也要學會拒絕一些工作,工作量一超標,自身工作節奏很容易被打斷。給老板匯報工作時也要注意匯報方法,工作匯報做得好,升職加薪少不了,工作匯報沒做好,給老板一種不靠譜的感覺的話基本就完蛋了。
第十一天:提升專注力。
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優點:就是擁有很強的專注力。人這一輩子不需要樣樣都會,會一兩樣并做到極致的優秀就很成功。一般來說,人的專注力是25分鐘,以25分鐘做為一個專注學習的期限剛剛好。
第十二天:不喜歡讀書,那就多跟別人聊天。
書上你看不見的道理,卻有可能在別人的腦子里。搭訕聊天也是有方法的。搭訕聊天要找準時機,還要學會傾聽保持專注有同理心,如果聊天過程中老是看這看那很多小動作,對方可能會產生你對他不夠尊重的看法。如果你能記下跟你聊天的人聊了什么跟他有關的事,下次見面問他一些相關狀況,對方或許會因受到重視而對你產生好感。
第十三天:不再內耗。
引用書中一句話:“你不必努力地去迎合別人,也不必努力地去討好別人,別人要是喜歡說什么,那就讓他們說去吧,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你的眼里只有前方。”內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內耗的人。認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運用底層邏輯學會分析產生內耗的源頭,才能真正地解決內耗。
第十四天:作品意識。
每個人都要有屬于自己的作品。作品可以是各種各樣形式的,比如廚師會的拿手菜是作品,作家寫的書與文章是作品、藝術師畫的畫是作品…有作品在手,也表明了自己是個有技能與才華的人。
第十五天:學習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操作方式: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的紙,在最上方寫下概念的名稱。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要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這一步要假想自己是講給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積累的學生聽,把你對這個知識點的解釋記錄下來。這個學習方法重點是要多復述表達多輸出。如下圖所示,教給別人/立即應用是學習知識吸收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第十六天:掌握寫作方法。
學會寫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固定時間寫、強制多寫、找準方向突破、拆解文章總結學習…即使有在多的寫作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與多練。
第十七天:認識自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這短短的一生,歲數與時間是有限的,認清自己,找對自己要做的事堅持做下去,當老年回顧過去這一生的心得時,也不會懊悔年輕時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要想認識自己得多問自己一些問題: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在哪些方面投入得多、不足在哪…
第十八天:利用碎片化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零碎時間要利用起來,零碎內容碎片也要學起來。不要放過你擁有的可利用的每一分鐘。積累知識多了懂得也多點。
第十九天:選準賽道。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事業賽道的時候,那些要被時代拋棄的行業就不要去了。日常要多關注環境、技術、政策、經濟等領域,大風口出現都離不開這幾個領域。有時間多讀新聞聯播和行業報告,培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能有敏銳的嗅覺捕捉到大社會環境下的機會。
第二十天:一定要復盤。
不要覺得復盤很麻煩。復盤復得好,成功一大半。不管一件事做得是否成功,都要復盤。復盤能讓我們發現事情中的錯誤,讓自己能總結出心得。復盤是可以使人進步的,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以及明確目標。沒有復盤,就沒有經驗積累。書中寫了些復盤方法例如KPT復盤法,值得一讀。書中還介紹了一個計算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第二十一天:講究職場效率。
事情要辦得有效率,得會使用工具和培養意識。書中列有六大推薦辦公工具:
向日葵(遠程控制電腦)、XMind(思維導圖)、訊飛語記(語音轉文字)、創客貼(做海報)、飛書(溝通,語音視頻,協作文檔)、islide(PPT)。
書中還列有三大效率意識:
第一,懂得溝通匯報,做溝通能力強的職場人。職場經驗千萬條,靠譜第一條,一定要及時準確、階段性地溝通匯報。正確的匯報做法應該是:階段性匯報+正確匯報,時刻讓領導知道你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樣。
第二,懂得正確做事,做執行力強的職場人。
第三,懂得穩定情緒,做容易相處的職場人。
? ? …
看完后想必都會有所感悟。想要成為優秀的人,就要抵抗人性的缺點與弱點,在誘惑面前有自己的正確三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