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話總是精辟到極點。
我喜歡研究車,上高中那會一到周末就去4s店瞎轉悠。放假的時候愛跑我一個家里開修理廠的同學家玩,幫人家師傅打下手,從換輪胎開始,慢慢上手換剎車片,再到補漆,不嫌累,我樂在其中。假期結束的時候同學媽媽硬塞給我五百塊錢,我心想我來學了這么多東西怎么好意思拿錢,干的那點活還是自己申請的,生怕打擾人家。
那時候假期還有個重頭事,老家發小有輛奇瑞qq,我就成天拉著他陪我學車,我管頓羊肉面。現在想起第一次上手開車,那個激動的心情好像依舊難以平靜似得。
對車的這份熱忱就一直沒落下,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成了周圍人眼里的“專家”。總有人抓住你問個什么“日本車是不是真的鐵皮薄,說是吸能,到底安全不”“十來萬左右,不超過十五萬,能選的車有哪些啊”“bba里,誰的綜合持有陳本最低,能差多少?”“德系是不是總體而言都比較耗機油”
人家逮住我問,我也樂得給人說自己知道的。現在想想,回老家兩年,身邊有兩個人的購車選擇都受我影響。
把玩車當愛好,不是個低成本的事。車這東西,從幾萬到幾百萬都有,喜歡車,難免心有余力不足。今年咬牙準備獎勵自己一下,把鋼炮情節了了,現在看來也不可能了。
一直特別喜歡m135,車體很小,算微型車,但是馬力大,大馬拉小車類型。靈巧,真正的駕駛者之車,適用性也高,城里好開好停,后期可操作空間也大,本地保有量也低,我沒發現過一輛。畢竟花那么多錢,買這么個沒樣子的小里小氣的車比較不合常理。
我只喜歡大馬力鋼炮,只可能在這個車型上花點冤枉錢。其他類型我就一個原則,充分適用,絕不追求面子。去年給父親換車,考慮到的唯一指標就是充分適用,安全,舒適,持有成本低,小毛病少耐操。最終買了速尊,很小眾的一款車,低顏值高口碑。
喜歡車久了,就會有自己的圈子。認識很多玩家,越是接觸的深,就越是發現大家買車趨于合理。反面的例子身邊就有一個,同學,家里出十萬塊錢幫買車,自己挑,和我合計了很久,結果自己一狠心十二萬付了首付買了寶馬三系。完全沒按著計劃來,說是喜歡,也想一步到位。喜歡是沒道理的,可過于不合理就得不償失。這不,付了十五個月的月供,實在供不起了,保險貴,保養也貴,耗材也貴,面子有了,里子沒了。最后評估置換了輛帕薩特,算下來還賠掉三萬,等于花三萬租著開了一年。這就合理了嘛,剛工作不久,開帕薩特,相當可以了,這車持有成本及其便宜,也不用你月供,開著多踏實。
車是消耗品,核心功能也就是基礎功能很唯一,除非玩家,脫離核心用途的多余花費都是浪費。
今天樓下停輛改了大腳的吉姆尼,稀有,太稀有了,基本款就非常少見,改動這么大的更是少見。我喜歡的不得了,和司機三兩句就聊到一起了。這么玩吉姆尼的絕對土豪了,車不到二十萬,改下來將近五十萬。這車屬于純種越野,沒舒適性可言,平時也上不了路,他們圈子進山玩越野時候用大皮卡拉進去。我問平時代步用什么車,他說之前有輛s350和發現,后來都賣掉了,家里就一輛謳歌tx。真行家!佩服。謳歌的車,低調,及其皮實耐用,舒適豪華都不顯在外表。
說起車,我能說一整天。真愛好,這個事上不知覺間就積淀不少,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任何刻意學的過程,所以基本沒什么痛苦的就越來越豐富。愛好往往都不是必須做的事情,如果能把必須做的事情變成愛好那絕對輕松太多。可以仔細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