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不在于你看到一個人然后逃離,而是你要讓自己的前行速度再快一點,再快一點,這樣你的腳步就不會受到干擾。
昨天有位成長會的小伙伴問我,“你怎么看宣稱自己見過很多世面,但是說的總是社會陰暗面的人呢?”我說,“遠離就好。”這個世界很大,什么人都會有,而且你也有很大的概率,在你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遇到奇人。盡管在意識形態的世界,不是我消滅你,就是你消滅我,但是在我們尚不夠強大的時候,其實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遠離就好。
今天我簡單講一講你在生活中需要遠離哪一類人。注意我這篇文章不是情緒發泄,而且我也不會真正的“按類分人”,我說的更多的是行為模式的問題。也就是,如果你在某一時刻出現過這些行為模式,那你也有可能在某一時刻,成為了這一類人。
1.請遠離那些三句離不開“不過如此”的人
這類人的行為會用自己的狹隘的認知來判斷所有世界上的事情,而不是依托在客觀事實來做一些判斷和審視。在對待任何超出自己認知范圍之外的事物時,他們要在第一時間形成一個認知的閉環,以修復認知失調的問題。所以,“不過如此”會是最常用的手法。
你會在他們身上看到一些很扭曲的觀點,但是有一點,觀點是無法挑戰事實的。比如有人就是比你牛,就是比你長得好看,就是比你有錢,就是比你努力……不過他們可以有一個武器,就是說你,“不過如此”。
有些事情你看不懂,就先不要強行下個結論,讓不懂的東西在你大腦里醞釀一會,也許某天會長出點什么來。但是一句不過如此,就把可能性給斬斷了。
2.請遠離那些一入新環境就開始提建議的人。
這類人大概看了許多職場勵志雞湯書,每到一個新環境,就開始用自以為銳利的眼睛開始發現問題。然后還特別熱衷于向相關人士提出建議。其實這些從概率上來說,很大程度上都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以為是的一套,尤其是成年人。而區分人與人的,一方面在于,有的人知道閉嘴,另外一方面在于,有的人能把想法做出來,證明之。但是提只建議其實省略了最關鍵的一環,落地。如果你是老板你可以提建議,提意見。但是新人嘛,其實你的建議很大程度上是不靠譜的,不信你自己去做一下嘍。
做一件事情有一件事情的規律,當你看到一個人已經在用某種方式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多想想,背后會不會有你沒有注意到的邏輯。
3.請遠離那些只對學英語感興趣的人。
按道理我的社群或者公眾號會很歡迎學英語的人來關注,但是為什么要遠離對學英語感興趣的人。注意我這里有個“只”。
你也許會遇到一類人,跑來匆匆忙忙地和你說,我只想學好英語,其他的我不想管,你能不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在社群里也是,如果讓社群成員參與一些共同的輸出活動,你也會遇到有些人說,我就是來學英語的,你不要讓我做其他的事情。
其實吧,真的不是我讓你幫我做事情,因為我說實話有時候我自己做速度還更快。而是我想通過任務設置的形式讓參與者知道,一件事情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工程要用系統的思路來解決,而不是一個單點的思路。那些我只想要把腿瘦了,我只想要把臉減小了,我只是要學英語的人,長著一雙極其狹隘的眼睛。而這種狹隘就是進步的最大阻礙。
所以你不可能什么都不變然后口袋里突然多了一百萬,你也不可能只是聽了一兩句話然后就脫胎換骨,你也不可能有一個單獨的方法讓你英語就提升了,你更不可能直接吃第七個包子然后飽了。
當然相信自己能做到這樣的人,會認為自己只需要XXX,但是這個世界沒有那么簡單的事。但是如果你周圍有個頭腦這樣簡單的人,也許有一天,他的簡單就把你降維簡化了。
4.請遠離那些你說了很多真心話,然后對方轉身就開始傳播的人。
我個人認為,做一個成熟個體應該有自己的內心邊界。也就是你自己的世界,自己要把持好,不要隨意對著一畝良田或者一汪臭水泄洪或者灌溉。這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沒有人有義務為你抗洪搶險,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筑壩圍堰。
但是假設你管不住自己的嘴,非要通過傾訴消愁,那你也要考察好你的傾訴對象。注意不是誰都是你的好朋友,也不是誰都可以成為你的利益同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你的好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為你的壞消息感到難受。
所以的確我們需要參謀、好友在一些場景下幫我們出謀劃策,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如果你的真心話在第二天滿街都是了,那你需要和這些人遠離一些。
5.其實有很多例子,但是核心在于……
其實這是一個很俗套的題目,但是核心不在于你看到一個人然后逃離,而是你要讓自己的前行速度再快一點,再快一點,這樣你的腳步就不會受到干擾。所以如果你看我這篇文章,你可能看不到在其他作者類似標題文章中的情緒化抱怨,而我說的是,這些表現后面的核心邏輯你要抓住,就不容易犯錯。
如果你覺得你周圍都是這些人怎么辦?其實問題還是在你身上,因為你自己吸引了那樣的人。不信你可以來成長會看看,我通過自己的持續行動,把這樣的人盡可能的屏蔽在外面,把清爽留著自己,把心塞留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