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課為誰而開講?拆書課為誰而設計?拆書家為誰而拆書?
許多伙伴在晉級或者做拆書課設計時,為什么一直抱怨找拆頁很難?
當每一位拆書家要想搞明白上述問題時,就不得不先搞明白一個拆書課設計原則,也是一種設計思維,那就是“用戶思維”。
【百度百科】:用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針對客戶的各種個性化、細分化需求,提供各種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做到“用戶至上”,做到“顧客就是上帝”。
拆書課設計時,怎么理解和用到“用戶思維”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么是拆書課。
根據拆書課設計經驗和對學習的認知,我對拆書課有一個定義。拆書課,就是“一次有明確主題的,在拆書家參與和引導下,以解決學習者問題為中心,以經典圖書片斷為學習內容的學習活動。”
我沒有從《拆書家成長手冊》里邊兒看到有類似的定義。這是我對拆書課的定義。
提醒大家要留意到:明確主題、參與和引導、解決學習者問題,以經典圖書片段為依托,一次學習活動,幾組關鍵詞。
相信有伙伴對拆書課有不同的定義,這只是我的經驗總結。
其次,在我眼里,拆書課就是一次解決問題的集體學習活動。
所以說它要有明確的主題,才吸引來對同一主題感興趣的問題擁有者。學習者來的目的是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幫助他們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所有拆書課設計都必須以解決學習者問題為中心來展開。
解決問題,我們依托三個方向,一個是拆書家的講解或者引導,一個是共同閱讀經典圖書的經典片段,還有一個是學習活動中的探討、質疑、意義協商。這樣的一次學習活動,就是我們的拆書課。
拆書家只有明確了拆書課的這幾點關鍵意義,才能真正知道一門拆書課,決不是以拆頁為主,也不是以拆書家興趣喜好為主,也不是毫無主題、漫無目的一次學習分享,而是有明確主題,以解決學習者的問題為目的、為中心的一次學習活動。
許多伙伴在晉級或者做拆書課設計時,為什么一直抱怨找拆頁很難?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沒有從解決誰的、在什么情境下遇到的什么問題入手!
最后,拆書課設計時,怎么實現“用戶思維”。
拆書課設計時,堅持有“用戶思維”,其實在學習領域,就是指要堅持有“建構主義學習觀”。關于什么是“建構主義”,這里不展開來講。
百度百科:建構主義學習觀: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建構主義哲學思潮影響下出現的一種解釋學習的理論,強調復雜學習環境和真實的任務;強調社會協商和相互作用;主張用多種方式表征教學內容;主張理解知識建構過程;主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簡單而言,“用戶思維”就是拆書課設計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解決學習者問題為中心。”
我認為,拆書課設計時,拆書家必須注意的幾點設計思路,具體而言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幾點:
1.有明確的、學習者關心的主題;
2.學習主題,是為某一類學習者解決某類場景下的某一類(個)問題;
3.在學習現場,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活動,達成或部分達成學習目標,解決或部分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為解決問題找到了較為清晰的思路、方法。
4.圖書的介紹、拆書家的介紹、拆頁的介紹,不必那么精彩,因為拆書課的重點不在這里;
5.學習活動,以學習者參與、體驗為主,以激活學習者過往經驗、讓學習者聯系到自己(而非小組或集體)的未來應用場景下的技能練習為主;學習設計場景化,已然是一種趨勢;
6.學習,不止在學習者與作者(拆頁)、拆書家之間發生,還在學習者之間發生,學習活動設計時,要為學習者之間相互借鑒、啟發、模仿、意義協商創造條件、創造場域。
事實上,好的場域里,拆書家與學習者之間發生學習時,拆書家與作者,拆書家與自己,也有學習發生。
外一說:拆書課的用戶到底是誰呢?
肯定是學員啊!
-不一定。
我理解,當拆書課是直接面向個體學習者的時候,即講公開課時,用戶就是每一位到場的學習者。
當我們的拆書課進入企業的時候,我們的用戶是教室里的學習者。同時,我們還有一位客戶,就是采購我們課程、付錢買單的那位金主爸爸-培訓管理者。
反過來看,公開課的用戶,其實也是我們的客戶。聽課、買課是同一個人。企業行為就有些不一樣,用戶、客戶時常是分離的,學員負責聽課,培訓管理者負責采買。
用戶思維,面向企業端時,指這時候拆書課應該滿足兩個需求,學員的、培訓管理者的。即當我們進入企業做商業拆書課時,你既要滿足用戶的需求,也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雖說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培訓管理者想解決什么問題,經常與參與學習的學習者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這邊要做培訓需求調研的話,既要調研學習者的需求,也要調研客戶的需求,既要解決學習者的問題,更要解決培訓管理者的問題。
培訓管理者為老板負責,要解決的問題,時常是老板“看到”的問題,或者是培訓管理者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定是現場學習者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拆書課的學習者目標能夠二者兼顧最好,或者能夠引導、說服其中一方(用戶的代表是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認同拆書家的觀點、雙方都能認可、接受最好。
我們身邊不乏看到這樣一些情況:在企業內部做學習分享或者做內訓課程的時候,缺乏用戶思維,拆書課做成只是工作之余的營造學習氛圍的讀書會;進入企業的商業化拆書課,課程引入只有一次,沒有滿心期待的復購。
因為拆書家看到的都是自己認為別人需要的東西,而沒有啟用“用戶思維”去思考和設計拆書課。
用戶、客戶兩個要解決的問題不一致、甚至有不小偏差時,怎么辦?有人會問。到底應以解決誰的問題為主呢?
請記住企業培訓經驗豐富的涂大俠說過的話,“誰付錢,誰是大爺”。
一家之言。希望能夠幫助到正在拆書課設計路上的每一位拆書家。
怎么證明我的這篇簡書幫助到你了呢?這是一個問題。
愛拆書的東哥,2020.12.05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