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邀請到張老師做咨詢實戰,雖然沒有觀察員,做為來訪者的我,張老師穩穩的兩個小時的陪伴,真的讓我感覺到特別的溫暖和舒服!
這讓我也感覺到咨詢師用什么樣的技術用什么樣的問話并不重要,他這個人擁有什么樣的人格魅力,散發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能量場,我們經常說“先跟后帶“,那么這個“跟“的話,也就是能更好的“貼”著來訪者走。那么這個“貼”呢,也就是認真的傾聽、理解接納來訪者,在來訪者的思維脈絡里,感受著他的感受,體會著他的體會。做到與他同頻共振,看到他在意的部分,看到他重視的地方,看到她的難得,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他的不容易。這樣才會讓來訪者感覺到,在這個場合里,他是安全的,是放心的,是被接納的,是被尊重和理解的,所以說也更愿意打開心扉,梳理和探討自己的困惑,也會更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
我們經常說“關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內容“,那么能建立一個良好的咨訪關系就是咨詢成功的最關鍵的一步。也就是“暖場“,怎么就把這個場暖熱了,讓來訪者的心敞開了,讓來訪者更有力量和信心去面對了,這可能就是咨詢中最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環。
因為我們焦點強調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也許問題也不一定是問題,不當的解決方法才是問題,當我們把人和問題分開,當我們把來訪者真看做是“自己問題的專家”,他是有著很多資源和寶藏的人,所以說就不會那么急于去幫助來訪者,(當我們急著去幫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離來訪者很遠了)就會一點點的貼著他走,找到他在意的點,找到他想要的部分那么一點點的去挖掘他擁有的資源,擁有的例外的部分,他又是怎么做到的?這會讓來訪者看到自己身上有力量的、已經做到的部分,也就會更有信心、更有能量去面對和解決其所面臨的困擾。
做一個好的咨詢師,一個優秀的咨詢師,也許技術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來訪者,以未知的態度,清空自己,不評判,不預設,不指導,這是認真的,靜靜的聆聽,接納尊重,欣賞和好奇,才會讓來訪者感覺到放心和安全,才愿意分享他生命的故事。
也許傾聽共情具體化這些基本的咨詢基本功需要我們一生去感受和體驗,而作為來訪者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所以說不同的角色就有不同的體會,感謝張老師一路的溫暖相伴,讓我體會到了咨詢師的人格魅力帶來的咨詢效果。那么今天就早一點休息,作為我的第一小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