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更好的敵人”這是一句保守主義的格言。學過一點英語的朋友都是到,形容詞有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三個等級。那么對應于“好”這個詞,就是Good、Best和Best三個遞進關系。我們平時做事,也是要力求最好,最好就是更好的下一個境界。不過很多時候,一開始就定一個完美的目標,并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01
說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原來上高中的時候,我的英語不太好,我有一個死黨,比我還糟,可以說是奇差無比。而且他是一個,好像對什么都不太在意的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辦法,背單詞、看語法書、不斷地做題。想著,考試前做好準備,一定就能有好成績。可是效果都不明顯,對成績影響不大,有一段時間,甚至還變得更差了。
而我那個兄弟,好像對自己的成績并不擔心。課余還買了很多英文小說來看,也不擔心看不懂,就是一直看。我在想,他是不是打算先培養興趣,然后再開始學。
就這樣過了一年以后,在一次期末測驗上,他的成績不單超過了我,還排進了前十。這個改變,深深刺激了我,我開始反思到底是為什么?可是卻一直都沒有答案,我于是直接問他,是不是有什么訣竅?在課后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還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聊了半天也沒發現他有什么訣竅。直到后來,我發現他把英語已經變成了自己的愛好。不論什么時候都在用,慢慢的就越用越好。
這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吧,我總想做好準備才開始用英語,而我那個兄弟已經在一開始,就在使用英語的路上了。想想也正常,我打游戲的時候,可是連老師都沒有的。還不是自己越玩越數量,打得越好越喜歡玩。根本不需要什么準備的時間,不需要什么完美的計劃,開始動手就行了。
02
對于寫作,或者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我們總是想得太多,給自己一開始就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結果平時又沒有太多時間去使用。要出好成績,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都把自己短期,能取得的成績,想得太高了。而低估了,我們一開始,蹣跚學步時的笨拙。
對于所有的新技能,開始接觸,都相當于嬰兒學步。而我們在生理上,早就過了那個階段,于是在心理上也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有行為遲緩的一面。總想一開始,就做的足夠好,無意中也放棄了,不斷進步,自我迭代的機會。
所有人,年底或者年初,自己許下的愿望,有多少人堅持了三個月以上的。半年以后,恐怕連百分之一都沒有了。
給自己一個“最好的”目標,來壓制未來可變不斷“更好的”自己,這樣的目標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03
大家看,不論是一開始的淘寶、微信,還是特斯拉,起步都是不完美的。淘寶原來就是一個,極為小眾的平臺,連買賣雙方的相互信任都無法達成。還記得原來的報道,有人在上面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結果寄來幾塊磚頭的;有人在網上買了一條哈士奇,結果寄來一條土狗的。就算是現在,淘寶也沒有能徹底解決假貨的問題。而這并不妨礙他的成功,只要一開始有了行動,不斷自我迭代,后面成長的如何龐大都不足為奇。
原來我們用的微信,也不是現在的樣子,架不住人家開始做的早,現在的用戶越來越多。連我奶奶都會用了,可見普及度有多高。
特斯拉一開始做電動汽車,也沒有多少人看好,甚至到了后面,已經有不少人預定它的第一款車的時候,它還沒能解決電池過熱的問題。再看現在,經過不斷迭代,特斯拉已經完全量產化,而且還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它的市值也和寶馬的市值相當。
這都是在不完美中,不斷取得進步的結果。
有一句老話說的好:不怕慢,就拍站。堵車的時候,再慢只要過了只字路口就好了,但是一旦站下不動了,那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所以,我們的目標雖然是不斷追求卓越,但行動的過程只有在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成本下,盡可能不斷做好而已。只要保證我們下一次,比這一次更好,我們就能更接近目標。人至“踐”則無敵,只有完美想法,但是沒有行動的決心,都是在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