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01
不當著孩子的面抱怨生活的苦
扶禾之前有這樣一名叫鑫鑫(化名)的小孩,雖然只有八九歲的年紀,但卻成天唉聲嘆氣、怨這怨那。在一次心理課上,老師問他為什么老是愛抱怨。
鑫鑫說,爸爸每次回家,都是抱怨自己工作多么辛苦,心累,手底下的人多么劃水,部門的業績目標又要黃了,月底報告該怎么寫......
慢慢地,自己也學會了抱怨,回到家就說自己作業好多,老師好嚴厲,今天打掃衛生又輪到自己值日了......
一次爸爸聽到我在抱怨,拖著我去墻邊罰站。
他癱在沙發上生氣地對說:“你有什么累的,每天除了念點書,除了吃就是睡,你再累能有我累嗎?
我還要掙錢養家,還要操心你這個混賬小子,你這點分數什么時候才能提上來?給你花那么多補習費都白費了。”
愛抱怨的父母,孩子也會學著肆無忌憚地抱怨。
但無休止的抱怨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只會給家庭不斷添加負能量,影響家庭和睦,破壞孩子健康的成長氛圍。
愛抱怨的人很難獲得幸福感,即使他已經有很好的生活。
高層次的父母,不會讓自己辛苦經營的幸福家庭敗在了自己無聊又無用的抱怨上。
更加不會在孩子和家人的面前,怨天尤人。
02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每個人在童年時光,應該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父母在自己面前吵架的場景。
看著父母在互相指責,插不上話的自己只能在一旁,心情忐忑復雜。
曾經在一條帖子上,看到一個網友這樣的分享。
她說自己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曾經教的孩子中遇到過這樣的一個情況:
一個小男孩,拉著老師詢問:“老師,在五樓跳下去會不會摔死。”
老師很驚訝地問小男孩:“你為什么這樣問呢,不管幾樓,跳下去都是有危險的呀!”
小男孩默默地扣著手指說道:“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經常會說要死一起從五樓跳下去。要是他們死了,我也跟著他們一起死掉,這樣就不會留下我一個人了。”
聽著小男孩冷靜地回答,此時老師已經開始冒起了冷汗。
趕緊安慰孩子:“爸爸媽媽都是那么愛你,都是一時吵架的氣話,永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哦。”
孩子無法理解親密的人之間為什么要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對方、用最可怕的語言詛咒對方。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喜歡用自己的壞情緒傷害孩子,高層次的父母會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引領孩子。
03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撒謊
成年人的世界很復雜,有時候不得不去撒一些善意的謊言。
交際處世之道,沒有必要讓孩子很小就懂得。
我們一開始需要給孩子打下誠實守信的品格。
長大以后他們自然懂得判斷謊言的正確使用場合,但是一開始不要破壞孩子內心的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想要避免一些社交尷尬,就會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去推脫,但是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進行。
因為成年人的處世之道,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的,與其解釋,不如明智地避開。
如果無所顧忌地在孩子面前撒謊,很容易導致這樣的情況。
“媽媽欺騙阿姨自己生病不去吃飯,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欺騙老師說自己生病不去學校呢?”
“為什么別人去找媽媽借錢,明明家里有錢,卻要說家里要買房子挪不開呢?”
......
父母經常說謊,而要求孩子不說謊,表里不一,再鏗鏘的說辭也是蒼白無力。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撒謊,因為誠信才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底色。
李嘉誠說: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教育孩子的本領更不是天生的。
每對父母都不是剛開始就能做到高層次的教養,每一個把孩子培養成才的父母,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歷經一次次蛻變,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