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電影《步履不停》
電影也可以是很平淡的生活,不需要講述什么大道理,只是呈現出來就好。
得到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這是所有“呈現”,包括書本,傳授,電視,電影,廣告等能做的最好的事。
只呈現,不強加,不干預!
今天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日本三代家庭,父親是開私人診所的醫生,母親是從未出去工作過的家庭主婦,操持家務,照顧子女。
典型的父權家庭,男主外,女主內,分工明確,也因為這種明確,家人的關系變得似有若無,習慣而平常。這種傳統觀念在過去很常見,也很自然。
男性甚至不習慣牽起與自己相處一輩子的愛人的手,那會令他覺得不自然,很難堪。
長男隨了父親的愿,當了醫生,次男有些反叛,也當了醫生,但修復的是畫。
然而長男為救人,犧牲了自己,這事一直讓母親不能釋懷,也給這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無法言語的傷痛。
母親就是這樣一種生物,對自己的孩子能無限容忍,無法釋懷別人哪怕一點對自己孩子的傷害,無論對方是多么地無辜。
次男結婚了,妻子是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上一任丈夫已過世。
這樣的婚姻,并非父母親所期待的樣子,但進了一家門,大家都要相互接受。
于是一年中只偶爾在某個周末回去探望,而下一次也許就是新年。
并非不想回,只是回家后的氣氛太沉重,每個人身上都背著秘密和不同的想法,同住一個屋檐下也未必要完全地坦誠相待。
生活的不如意和深沉的傷痛,總在談笑的間隙尷尬登場,每個人都不太輕松,于是本能地逃離。
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沒有過成父母期待的結果,這一切是誰之過?誰的遺憾?
然而不管多么地想要逃離,但該期待地還是期待,該抱怨地仍會抱怨,生活總不會事事如意,端看你如何看開。
日子會過去,父母的人生有他們的終點,無論他們如何期待,下一代總不都復制自己的人生,正如在我們生活里,小孩子也會有他的理解。
最好的教育家也不能預測,在孩子心里種下的那顆種子,會不會發芽成長,長成我們期待的模樣。
也或許,在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會遇見了另一個人,給了他別樣的人生想法。
總歸,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運轉,一切又似乎都是徒勞。
下一代有他們新的歸宿,不活在別人的期待里,也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一代又一代。
而所謂傳承,可能并不在那些世人給的職業頭銜里。
也許是那些生活的點滴,比如那淋在墓碑上的涼水,那關于黃蝴蝶的傳說。
前路漫漫,步履有快慢,但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