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理去,除了看“風花雪月”(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和洱海月),還要去住一住大理白族的民居才算完美。為什么這么講呢?他們的住房整齊、莊重、軒昂、精致,只有住進大理你才會明白,為什么王菲偏愛“彩云之南”。真正想了解大理的人也會明白,大理的生活其實無關風月。
大理的白族民居建筑非常奇特,青瓦、白墻、水墨、雕花,中國傳統美學的寫意在這里發揮得淋漓盡致。大理民居大都就地取材,用材沿襲著南詔國的建筑方式,石頭不僅用來打基礎,砌墻壁,還用作門窗頭的橫梁。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墻均以白色為主色調,建筑形式大都為兩層樓結構的“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類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這是因為白族人很注意自己的居住環境,他們甚至于傾其一生積累來建造自己的房子。房子,在他們看來不僅僅只是作為遮風擋雨的工具,還被寄予了白族人的理想,昭示人生,教育后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云南有這樣一種說法,在云南最富裕的地方在大理,最富裕的民族是白族;在白族,最富裕的象征是房子;看房子,最有代表性的是照壁。照壁是白族民居習俗的顯著特色。白族人建房子,必須首先迎東建筑一堵照壁,讓朝霞晨光照耀在這堵大墻壁上。在白族人眼里,照壁還是一塊“風水壁”,這一名稱的由來,源自白族民間的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大理是一片汪洋澤國,百姓常受洱海泛濫之苦。同時,洱海里的羅剎水怪,也常常飛啄人的眼睛。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聽說后,下凡與羅剎水怪斗智。她用洱海邊生長的螺獅當作人的眼睛給羅剎吃,又讓黃狗將水怪趕出了大理。從此以后,白族蓋房造屋時,便在門樓里建起照壁,以喻擋住了洱海的狂濤洪水,祈得安居樂業,吉祥幸福。
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白族照壁文化源遠流長。走進白族村寨,進入白族人家,你會發現白族照壁除了外觀優美、造型精致外,每一幅照壁題字,都代表一個姓氏,一個故事,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家風。白族人常喜歡把自己的姓氏跟古代的文人大賢聯系起來,以此來標明自家有著非同凡響的家族歷史,當然也有借此昭示人生、教育后人的意義?,F在就讓我們走進白族照壁的姓氏文化吧!
董
董姓題書“直筆修書”,取的是春秋時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直書的意思是說“根據事實,如實記載”),開了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被譽為“良史”?。
董姓題書“南詔宰輔”,是為了紀念其官至南詔宰相的董姓始祖——?董成?。董成是一位十分忠誠于南詔的高官,他曾代表南詔國出使到成都,董姓們宗以南詔宰輔光耀門第,以示后人。
李
李姓題書“青蓮遺風”,說的正是唐代詩仙李白,號青蓮居士。李白的詩篇流傳廣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影響很大。李姓一次示人,說的是家風有李白風范。
李姓題書“鄴架家聲”。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编捄?,即李泌。后用“鄴架”比喻藏書處。所以指的應該是唐代李泌的后裔,讀書人家。
杜
杜姓題書“工部家聲”。有對聯曰“工部家聲流芳遠,純孝遺叱世澤士”上聯中“工部”是官職稱謂,實際上是指唐代的詩人杜甫,人稱“詩圣”。因為杜甫的詩作憂國憂民,憫懷天下。
張
張姓題書“張公百忍”、“百忍家聲”指的是唐代張公藝的故事。有個成語叫“百忍成金”用來形容忍耐的可貴。
王
王姓題書“三槐及第”,典出北宋兵部侍郎王祜,他曾經親手種了三棵槐樹在院子里,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三槐代指三公一類官職),顯赫族人。
段
段姓題書“京兆世第”,則掛的是南詔國的董國師和大理國的段白王。
周姜
周姜姓題書“釣渭家風”。姜子牙,周人,相傳姜子牙在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了“太師”(武官名)。
在位于點蒼山圣應峰麓觀音塘北旁的張家花園,由五個三坊一照壁,一個四合五天井和大理獨有的后花園組合而成,同時它又內設了36間最具大理文化特色的民居客房,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夢幻白族民居中的獨一份。張家花園中的六方照壁都是精美的建筑藝術,雕梁畫棟,磚石雕刻,還有那風花雪月寫就的白家照壁上的姓氏文化,在蒼山洱海間大放異彩。
所以,要住民居就來張家花園,那里的白族照壁上都有一個秘密......
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