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上篇
獲取知識(信息)是整個學習系統的基礎。基礎如果過于龐大而計劃時間又很少(比如職場學習),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計劃不能按時完成,甚至計劃在執行的一開始就會被放棄。
所以,對所學知識量的掌控和壓縮,不僅是對學習過程的負責,還是對自身能力的重要評估。
如果一個人看到此文,那么他必然是一個對知識有著渴求的人。然而一個對知識渴求的人,最大的不足就是過于追求“量”的廣博,因為搜索遠比思考簡單得多。所以,對量的掌控,其實就是對自己某方面人性的掌控。
整體性學習法的第二階段,就是理解(Understand)。
對搜索、搜集到的知識不加以理解,是毫無用處和價值的。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知識最終應該是轉化成應用。而如果對一本書、一章節、一段話闡述的內容都不理解,那么要想牢記或者應用的生活、工作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能感受到理解的存在。
信息經過初步理解會變得稍有意義,但經過了些許時間,這些初步理解的信息就會逐步消失。而這些初步產生的意義因為未加以使用,也會逐漸變成無意義的空想碎片。
在某些方面,五十步和百步擁有相當大的差距。
比如說,在學習電路這門理科相關專業基礎課時,你了解到了一個新的物理學概念和公式。對于一個處于理解階段就停止的學習者,他會試著理解這個公式的表層含義以及各個字母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然后運用這個概念去處理書本上的問題,不斷重復至能夠記憶。這其實已經是一個較為高效的學習者了。不管是學生還是在職場上,能做到這一步已經足以成為top 20%。
這一步就是應用知識和智慧的分水嶺。真正具有稱得上是“智慧”的人,就需要超越這個階段。具體事例太多。
理解階段不只是基本了解文章內容,不只是認清字母自合的含義。應該是要從縱橫兩方向能理解。能知道公式的來源,概念的起源,變化的推演,概念的演繹,類似的理論,相反的駁論。最后,用這些結構來解決概念之外的問題。
理解階段的最佳學習方法,就是WBS。就是任務(工作)分解。將不會的難點、重點不斷分解學習,直至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