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是我們第四天閱讀《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這本書。
在昨天我們學習了呼吸的正念,知道了怎么樣運用正念的方法把我們的心念投注到我們的呼吸上,通過這樣阻止自己的情緒滑向抑郁,并且達到一種心智穩(wěn)定的狀態(tài)。
但實際上,達到心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是我們的目標,而是一個好的副作用。我們本身在做正念呼吸的時候,沒有任何目的,我們只是想要覺察自己的呼吸。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感受的正念,用正念的方法對待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待情緒尤其是壞情緒,是什么方法呢?,實際上是一種躲避的狀態(tài)。
2.實驗人員讓這些大學生在迷宮實驗之后,去參加另外一個實驗,測試一下這些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發(fā)現(xiàn)幫助老鼠拿到奶酪的學生,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更強,而幫助老鼠躲避大碗的那些學生,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就弱。
因為這些學生在幫卡通老鼠走迷宮的時候,他能注意到那個碗,那個碗會引發(fā)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回避、警覺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會弱化人的創(chuàng)造力,會關(guān)閉一些可能性,會降低這一組學生在做下一個任務時候的靈活性。
這樣的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我們?nèi)粘I町斨杏龅降哪切┳屛覀冇谢乇芊磻氖虑椋瑫p少我們后續(xù)探索性、創(chuàng)造力的行為,我們不知道,我們以為當下情緒不好只是影響我的心情,它影響的事情可多了,所以不要逃避自己的情緒,逃避不能夠解決問題。
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不愉悅的感受發(fā)生的時候去識別它,在我們的身體有反應的時候就認出來,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覺察到情緒,我們才不會在一種無意識的情況之下就逃避了情緒。
因為我們慣性的做法就是逃避,我有不良的情緒,我根本就不想跟這個情緒發(fā)生任何聯(lián)結(jié),我希望能夠切斷我跟這個情緒之間的連接,希望我可以完完全全逃避,這是我們的本能和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
但是現(xiàn)在,我們要學的是什么呢?
把情緒識別出來,然后更有技巧地去反應,而不是下意識地逃避。
我們應該怎么樣,才能夠識別出我們的不良情緒呢?
我們之前說情緒跟身體分不開,所以我們在這要學習的是感受自己的身體,去讀取一些身體的信號。當我們覺察到情緒的時候,我們會用一種友好的、溫和的、不帶有任何批判性的覺察,來感受到自己的情緒。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塑造我們對身體感覺的一個覺察練習,這個練習大概有十分鐘,是一個十分鐘的柔和站式瑜伽伸展。
在做這個正念瑜伽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身體出現(xiàn)的感覺跟感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