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


2017-11-1(周三)晴天


體會肩、肘、腕


做纏絲功時,右手打開時、腰帶動手的順序:肩、肘、腕;也是旋轉時的順序,肩為軸、肘為軸、腕為肘。相對應的動作,合的時候,腕、肘、肩的道理一樣,腰帶動右手,腕到、肘到、肩到;旋轉時還是肩轉、肘轉、腕轉。

不知這個理解對否?存疑。


纏絲功的呼吸


單手纏絲一開、一合,開吸,合呼。一吸一呼。

雙手纏絲同時有開、有合。看身體的重心與旋轉,移重心是吸氣,雙手纏絲旋轉、伴隨身體的沉時是呼氣。二吸二呼。

不知這個理解對否?存疑。


慢慢打,15分鐘


早晨起來打了七十四式,慢慢打,一看時間是15分鐘。可見以前肯定打快了。現在心里有點數了。大概怎樣的速度需要多少時間。18-20分鐘,那是打的非常慢的。


小區里打拳很方便


送了小辰致上幼兒園,回來到小區里打拳。健身點沒有人,非常安靜。我已經適應在外面打拳了。震腳很舒服。

先打了兩遍比賽套路,為了能記住,學會不容易,經常復習就不會忘記。

七十四式連著打,節約時間,運動量疊加,與一遍遍打,效果是不一樣的。打了三遍,前兩遍連著打,最后又打了一遍。


打拳過了累的階段


有一段時間,打拳覺得累,我一直在調整。最近,打拳的感覺特別好,打的很認真、很規范,數量也保證,但是不覺得累。我很滿意這種狀態。

我的體會是:去除功利心,不要去想目的、目標、價值、意義,不要盲目犧牲今天為了所謂的明天。相反,當下是最重要的,不能以犧牲當下為代價,每一個舒適的當下,建構成同樣舒適的明天,這是我所希望達到的。

有時會覺得,今天累了就達到目的了,一定會對未來帶來好處,其實未必,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就像我們對孩子說,為了你將來好。這種謊言誰信?

2017-11-4(周六)晴天;體育公園


正到“14”之前


第14個動作掩手肱拳,是一個難點。今天正到摟膝拗步。上次是8斜行,摟膝拗步反復一次,斜行重復一次。今天重點就是學習摟膝拗步。

難點是摟膝,接斜行時,有一個欲開先合的小動作。打開時結合轉腰,轉腰之前先移重心。伴隨著大開大吸,下合短呼;雙手收攏急吸,緩緩推出長呼。

師傅講解的是線路。呼吸是我自己體會的。

冬陽下,親水平臺熱氣騰騰的訓練畫面,充滿朝氣和活力。

2017-11-5(周日)陰天;


無線鼠標有點木


好像就無法做事,真是電腦依賴了。包括路由器也有點問題,經常無線網絡會斷。


在體育公園自己練


師傅有事不來,我還是堅持去了公園鍛煉。居冉、曉玲等來了四五個。我們打了七十四式,一人領一遍,三四遍就打好了。

競賽套路打了一遍,不練就會忘記。

現在大家都打得慢下來了。我還是有點快,只花了14分鐘。在家里計時,在15分鐘的樣子。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什么意思?公園里高人多。有一位經常在觀拳的游人,有時會打個招呼。今天和我聊起太極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具體地說,進中有退、退中有進;類似的有上必有下、有下必有上等等。

哦,原來是這樣。小龍好像也講過,不過那次未必走心。

現在有點頓悟,原來這才是太極。

真是公園高人多。不要小看誰,誰都有那么兩下子,正如賣油翁那樣的隱士。

我特意請教了一下,他說免貴姓王。

2017-11-6(周一)晴天


時間有了質感


當我們打拳的時候,開始關注一套拳所需的時間,讓拳速慢下來,這時時間就不是簡單的長與短、快與慢,而是具有了極其豐富的內容。

打七十四式,我前段時間大概在12分鐘左右,自己已經覺得很慢了。師傅再三提醒要打得慢,我有意識地慢下來,看了時間大概在13-14分鐘。

昨天在體育公園打時,我想打的盡可能慢,一看時間也就14分鐘。平時一個人打的足夠的慢,也就是15分鐘。今天繼續嘗試,慢慢打,可以在16分鐘。師傅說,最好在18-20分鐘。

打一套拳花多少時間,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問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關系到打這套拳的質量與效果。

時間原來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質感的,只是我們大意了。


“慢”是一種生命的狀態


時間有了質感,生命才更富有質感。慢速地打拳為何重要?外形的慢是受內在的呼吸調控的,慢慢的打,肩胯關節松開了,動作的線路拉長了,呼吸深長勻穩了,細節一一展現出來了,身體完全舒展開來了。與此同時,心寧靜了,神凝聚了,進入到物我兩忘的狀態。

慢不是有意停頓,不是刻意拉長動作,而是內在生命的節奏放緩了、有彈性了。只有慢才能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只有慢才能與自己的精神生命對話。

慢打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狀態。這也就是慢打何以養生!


自然了、放松了


原來在戶外打拳的機會少,所以一個人在外面打拳會注意力不集中,受外界干擾嚴重。現在可以在小區健身點打拳,在戶外鍛煉的機會多了,習慣成自然。可以不受旁人的干擾,可以旁若無人,集中精神打拳。這是一個進步。

在戶外打拳,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可以享受陽光、藍天、白云、清風。

2017-11-7(周二)多云;立冬


新鼠標好酷


換了新鼠標,捏上去就是一種享受,完全吻合手的造型。打太極拳是瓦楞掌,其實握鼠標的手型也不錯。

新鼠標的靈敏度很高,輕輕一點,光標就過去了,而且是無聲無息的。想到用舊了的鼠標,要它干什么就是不聽使喚,偶然一次成功了,還覺得挺慶幸的。

一定要用最舒服的,否則就是折騰。其實價格并不貴,119元的鼠標,物有所值。

路由器也是新的了,不用經常重新啟動、重新輸入密碼了。

信息時代,網絡、電腦都是必不可少的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工具好很重要。


測時纏絲功


打一套拳花多少時間,還不夠細化,不知問題出在哪里,是整體的問題,還是局部的問題。其實也不必那么精確,只要心中有數即可。

不過測一測纏絲功的時間,還是可以非常精確的。纏絲功慢下來了,整套拳的速度也就慢下來了。

單手右手纏絲功,做十次,花時3:11,每次呼吸19秒,一分鐘大約3次呼吸。

如果一分鐘三到四次呼吸,整套拳的速度肯定慢下來了。


測時七十四式


用這樣的“速度感覺”,打了一遍七十四式,17:15,速度又慢下來了。好事!

科學方法重要。ipad計時功能很多,好好利用。可以分段計時、多次計時等。

并不是每次都測,沒有必要。可以一段時間測一下,做到心中有數。

下午又測了一下,16:40,還可以。那我就知道,這樣的速度還可以再慢點。

有了這樣的“速度感覺”做參照,我可以不慌不忙地打。以前都是比誰快,沒想到現在是比誰慢。

真是慢中出細活。長期堅持這樣打,怎么可能不進步呢?


健身點打拳


送了小辰致回到家,我就去小區里打拳。九點半出門,十點半到家,正好一個小時。包括走路時間,連著打兩遍七十四式,一遍比賽套路。從時間上來看,這兩遍七十四式應該是打得比較慢的。

今天健身點有兩三波人,有遛狗的、有帶小孩的,還有一波三代四口人。在嘈雜的環境中鍛煉自己。我自巋然不受影響。

心靜亂中靜,心亂靜中亂。

2017-11-8(周三)晴天


找到“18分鐘”的感覺


五點三刻鬧鐘響,有點小睏,不過還是毅然決然起床了,好像聽到了召喚。

稍微做了一下纏絲功,在最好的狀態開始打拳了。利用ipad計時,讓自己有“時間感覺”。

計時兩次,兩遍累計35:52,每遍平均約18分鐘。兩遍的速度都在18分鐘左右,可見比較穩定。同時我也找到了18分鐘的“時間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非常靜,非常慢,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感受到,每一個動作細節都能到位。

我想這個階段就應該“止于至善”,保持在18分鐘。

并不是為慢而慢,慢只是一個參照而已。不能為了慢而失去了流暢、輕靈,這就得不償失。

看來打多少遍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打好了幾遍,哪怕打好了一遍也是好的。今天這樣只打了兩遍,比匆匆忙忙打了十遍還好。


到健身點打拳


清早起來在家打了兩遍。送小辰致回來,到小區健身點又打了兩遍,這次沒計時,就是將這種“速度感覺”帶到戶外打拳。

應該也可以保持在18分鐘上下。稍微快一點或慢一點都沒問題的,只要有這種“時間感覺”就可以了。就是那種從容不迫、處事不驚的狀態,慢慢地打、悠閑地打。


左側面部神經不痛了


上次是洗衣機的門打不開,一使勁,面部神經抽痛了。痛了好幾天,眼睛眨一下就抽痛。我正好咨詢過席鵬斌神醫,他教我梳頭。我采取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經常按摩。

我發現眼鏡架壓著耳朵的部位,按摩一下很舒服。這個部位神經有些壓迫的。


沒有感覺不舒服就是幸福


老年人就是這樣,不舒服已經是正常的,沒有感覺不舒服就是萬幸了。

剛剛說的左側面部神經不痛了,很慶幸。

假牙補了一個之后,現在可以吃東西了。原來下排還剩兩個牙齒,現在只有一個牙齒固定假牙,稍有不慎假牙就會脫落。現在適應了、習慣了,只是吃東西不能啟唇。

去年眼睛看東西久了,就會發花,甚至發黑,今年好像沒有。是否打拳起到了好的作用?

2017-11-9(周四)晴天;小辰致跆拳道


久事大廈錄指紋


與上次英國簽證比,這次奧地利簽證錄指紋非常順利。約定8點半,我們八點不到就到了南京東路站。順便到外灘觀景平臺逛逛,再走到漢口路、四川中路。

提前五分鐘到,去點個名。準時進入簽證大廳。可能是淡季,也可能是第一批,反正大廳空空蕩蕩的,不像上次熙熙攘攘的。

領隊說,培華的照片要重拍,頭像偏小。花了35元,15分鐘,照片出來了。正好馬上輪到錄指紋了,一點沒耽誤。

反正一個小時不到全部搞定。十點剛過就到家了。非常順利,有時辦事就這么順利。

“慢打”找到感覺


開始慢打也是標志進入又一個階段,最初的階段是學動作,動作到位了,現在開始強調質量,慢打就是保證質量、提高鍛煉效果。

慢打之后,打拳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鍛煉效果自然而然提高了。我現在找到了慢慢打的“速度感覺”,這很重要。

我有意識做了一些測試,現在打七十四式,一般就在17-18分鐘。不是刻意的慢,而是自然而然。

今天測了站樁的時間,十次呼吸,腹式呼吸是2分25秒;逆腹式呼吸是3分11秒。顯然逆腹式呼吸更加深長。

有意思的是,上次測單手纏絲的時間,也是3分11秒。這說明呼吸的長度是穩定的。動作的快與慢就是跟著呼吸來的。

我們說站樁半小時,其實就是100次呼吸。

七十四式打18分鐘,理論上就是60次呼吸。實際上不止60次呼吸,所以打20分鐘是可以達到的。

實際情況當然會有偏差,一般打拳的時候呼吸會急促一些。慢慢接近理論值,是否效果會更好呢?

2017-11-10(周五)晴天;


體驗站樁時的99次呼吸


五點自然醒,沒有猶豫就開始練拳了。

以最輕松的狀態做纏絲功,不用考慮速度,不再顧慮呼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生命呈現出自由自在的姿態。

有了拳速的時間概念,我謂之“速度感覺”,只要用最簡單的數字計算,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加以觀察。比如,我的呼吸時長,十次為3分11秒。那么,我就可以轉換一下,如果站樁30分鐘,那就是不到100次呼吸。

因此,我可以確定,99次呼吸就可以達到大于30分鐘的時間。

這樣我就開始站樁。慢慢的呼吸,享受每一次呼吸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喜悅。

開始十次呼吸,我在檢查自己身體的狀態,有沒有立身中正,有沒有虛領頂勁,有沒有氣沉丹田,有沒有松胯松肩,有沒有力沉腳底等等。

到第15次呼吸的時候,我的左手開始發麻。

到50次呼吸的時候,兩股顫顫,微微的。

同時手指冒汗、手心冒汗。

脊背暖暖的,有微汗。

整個身體順著呼吸微微地自然起伏。

吸氣時,雙手輕輕向外棚,可以感受氣場在增強,命門微微外凸。

呼氣時,身體自然松沉,雙手微微收縮。

到90次呼吸時,我已經知道大功告成,享受這最后九次呼吸帶來的身體的愉悅。

指尖冒汗、發麻,掌心冒汗,涌泉穴冒汗,脊背冒汗;在身體松弛狀態下兩股顫顫……

到收勢的時候,雙手有點麻麻的感覺,手臂是自己的又像不是自己的那種感覺;做一次深呼吸,再做一次,兩手向上抬起,又輕輕放下,享受這種身體的愉悅的感覺,既欣喜30分鐘站樁堅持下來了、又不希望結束的心情。

我覺得這是身體的高峰體驗,生命的自我更新,找到了一條有形有效的修行路徑。


附:從四季花園后門口步行到華光城小區門口,96次呼吸。我一般步行14-15分鐘,那就是說,我在步行時的呼吸是每分鐘6-7次。站樁、纏絲功時,每分鐘3次。站樁30分鐘,就是90次呼吸。打七十四式是18分鐘,每分鐘4次呼吸計算,就是70次呼吸。

關注呼吸的次數,拳速自然而然慢下來了。生活中也會有太極的意識。


鏈接:呼吸,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

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一次為6.4秒為最佳(每分鐘9.4次),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大約為500毫升,稱為潮氣量。

當人用力吸氣,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時候為止;然后再用力呼氣,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時候為止,這時呼出的氣體量稱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約為3500-4000毫升,女子約為2500-3500毫升。


心理術語:賴克式呼吸

又稱為陰式呼吸,通常在進行呼吸時,人需處于平躺狀態,雙腿微曲,膝蓋之間以一拳距離為宜,雙手自然伸展,嘴巴張開,將氣流吸入腹部使之隆起,繼續吸入氣流充滿胸腔,然后呼出,中間不停頓,練習15~20分鐘,整個過程如嬰兒呼吸般深沉并緩慢,體驗氣流穿過身體的感覺,當身體盡力的呼吸時,全身細胞吸足了氧氣,可達到鮮活飽滿的良好狀態,初學者會有手腳發麻的感覺,是正常的細胞反應,因為現代人呼吸漸漸變淺,失去與身體的連接,細胞重新接受這種足氧狀態會有相應的反應,堅持每天練習,身體與精神狀況都會大有改善,并且可使人多一些對身體的覺察,時刻活在當下,保持自己自然相連,進行吐故納新,新陳代謝。

背景:來源于海文學派當中的呼吸理念。


腹式呼吸是讓橫膈膜上下移動。由于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把臟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而非胸部膨脹。為此,吐氣時橫膈膜將會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進行深度呼吸,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拳架是你靈魂的模樣


我們無法知道你靈魂的模樣,只能根據你外顯的一切來加以判斷,你的言談舉止是你靈魂的模樣,我們甚至會說,女人的衣著是她靈魂的模樣,那拳架更是你靈魂的模樣。

拳架中有你所下的功夫,拳架中有你對拳理的理解,拳架中有你歲月留下的印跡,可以說你的一招一式中折射出你靈魂的模樣。

你的堅韌、你的質樸、你的通透、你的豁達、你的大氣、你的追求,全都在你的拳架中。

有志于習拳者,懈怠于自己的拳術,你的靈魂一定會傷心的,假如真有靈魂的話。

2017-11-11(周六)晴天;體育公園


請小龍師傅指點


今天老學員有事的特別多,李炯、居冉、志應、新來、曉玲等,老學員就是我和吳校長。正好有一批新學員,老謝、大韓、小海、鄧穎、周杰父子、王傲全家,這樣也有十來個人。

今天教到第一段結束,15金剛搗錐。主要教了14掩手肱拳,這個發力動作是這套拳中最難把握住的。基本要求、線路清楚的,下分、上合、中間舉;放松,出拳與左手形成對拉。

我正好讓師傅看看我這一段打得怎么樣。自己認為有進步。

師傅的評點:動作更加規范,下盤比以前更穩,呼吸更加自然。主要問題有兩點:

松沉的時候不僅僅是胯松沉,整個身體都要松沉,包括肋骨;但是頭部必須虛領頂勁,整個骨架要立起來。

我又請教了“震腳”,自己覺得有進步,做得還可以了。師傅說,還有問題,必須是整個腳底踩平、踩實。左腳不要沉得太低;幫助我調整了身位。師傅的指導,對我后階段的練拳很有幫助。

師傅認為我的纏絲功做得不錯。我自己已經找到感覺。

關于站樁,我的站姿沒問題,呼吸強調自然。

什么時候讓師傅指點,我覺得可以在一個階段之后,自己覺得已經做得很好了,好像提高的空間很小了,這時請師傅指點,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用功,守住有形;用心,融入無形


馬云主演《功守道》,可見金錢的影響力,電影技術的高度發展,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當然他是練過陳式太極拳,拜過王西安為師的。

這兩句話很好,用功與用心,有形與無形。

第一階段是有形,拳架要規范,縮小誤差。第二階段才能融會貫通、隨心所欲,進入到得意忘形的階段。

該片在雙十一零點首演,時機選得好,有商業頭腦。

李連杰評價馬云,他要成為太極拳大師很難;如果說他是太極大師,他已經是了。他對商場的了如指掌、運籌帷幄,說明他已經是太極大師了。

這個評論有點意思,在具體的領域要出類拔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如文學理論,可以概括、抽象,但是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都比理論來的更具體、更獨特、更生動、更豐富。

2017-11-12(周日)晴天;體育公園


師傅指點纏絲功


學了三年太極拳,練了三年纏絲功,終于有一天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分解教學必然會有生硬處,只有連起來加以體會,才能感受到纏絲功真諦之所在。

今天師傅抓了我的手走了一遍纏絲功的線路,一邊手把手,一邊問師傅,今天又更清楚了一點。

我的總結是,單手右手纏絲,“先移重心后轉腰”的原則不變,進一步手、腰、重心配合起來就是:移重心,手纏絲;旋轉腰,手不動。

根據每人的理解和記憶習慣的不同,句式可以調整:腰轉手不動;手纏移重心。

最后配上呼吸,開吸、合呼。

問題是“開”的起點在哪里?今天也問清楚了。也就是在4號位,右手的逆纏絲旋轉結束的這個點位上,也就是進入“腰轉手不動”,此時為“開吸”。

“合”的起點在哪里?同理,右手順纏絲旋轉結束的這個點位上,正好是氣沉丹田。又是“腰轉手不動”,此時進入“合呼”。

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變化中,呼吸有一個相持階段,似乎是不呼也不吸。

雙手纏絲的呼吸:雙手一上一下纏絲、移動重心,吸氣;轉腰、帶動手推送,呼氣。

?“逢轉必沉”這個原則不變。轉腰的起點以“沉”為原動力。

?旋轉的立體的太極圖


纏絲功運動起來,就是旋轉的立體的太極圖。七十四式太極拳打起來,就是變化無窮的太極圖。

?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變化無窮盡,一招一式皆太極。

? 大賽回來進步大

? 九月中旬參加焦作太極拳比賽回來,自己的太極拳有了明顯進步。為了比賽有集訓,有個目標,鍛煉更加認真刻苦。又到現場觀摩,感受太極文化。還到了慶州武院,感受太極拳大師的風采。回來以后鍛煉更加自覺,打拳更有章法。

? 尤其是國慶節期間,沒有一天懈怠,每天到文化公園打拳。現在又可以在小區健身點打拳。戶外鍛煉機會增加了。以前在客廳打拳,就像是溫室里的花草,沒有經歷風雨烈日的考驗。

本學期除了金匯學校每月兩次聽課,其它學校都不去了,打拳的時間明顯多了。

? 尤其是師傅又開始新一輪的正架,每一個動作一絲不茍。現在正完了第一段。動作線路一清二楚,打拳做到心中有數。

? 現在想想,參賽時的拳打得太糟糕了。明年一定可以打得更好。

? 打拳有長進,自己很高興。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017-11-13(周一)晴天轉陰雨

測第一段呼吸

1-15金剛搗錐,約41次呼吸,花時4分30秒。每次呼吸6.59秒,正好是自然呼吸的時長。平均每個動作2.7次呼吸。

還有一組數據,39次,4分,平均6.15秒。2.6次呼吸。這是直接打開的測法。

測一測的好處是心中有數。比如,保持自然呼吸,盡量將自然呼吸延長。有了“速度感覺”打起拳來會更加從容不迫。

定期檢測,可以看到自己的變化與進步。

測了七十四式

按下秒表就可以了解自己打拳的速度控制的如何,非常方便。剛才測了,16分16秒。我已經覺得很慢了。可見以前肯定是很快的,估計就是12分鐘的樣子。

穩定在這個速度,再一點點慢下來,打拳的感覺非常好。不要刻意求慢,不要為慢而慢。

可以感覺到自己全身的變化,涌泉穴發熱,兩腎發燙,會陰穴一帶發熱,命門附近有灼熱感,丹田有充實感。

全身有溫熱感,非常舒服。

2017-11-14(周二)雨

體會纏絲功

五點半起床了。站樁一會兒,覺得很舒服,呼吸聽其自然,調整為腹式呼吸,自然而然的。怎么舒服就順其自然。站樁的感覺很好。

纏絲功,線路流暢,呼吸自然,逆腹式呼吸。速度慢一點,其實就是呼吸長一點。單手纏絲,開吸合呼,長呼長吸。吸氣的起點在4號位;呼氣的起點在2號位。

雙手纏絲有點不同。我的總結是,手纏移重心,吸氣;腰轉手推送,呼氣。

打第一遍拳18分鐘

接著打了早上的第一遍七十四式。就是輕松自然的、慢慢的打。地板剛打了蠟,與鞋底摩擦會發出聲響,沒有把動作特別放開,呼吸盡量舒暢。打下來看了時間是18分鐘,我覺得很好。似乎還可以更慢些。

多測幾次也是為了幫助自己找到感覺。將這種速度感覺穩定下來。

鍛煉效果是疊加的

剛開始打拳時動作不到位、呼吸沒跟上,看似在鍛煉,效果很一般。

現在動作越來越嫻熟,呼吸更加深長,一上手就有感覺,鍛煉的效果自然會越來越好。

這種增效應該也是呈現幾何級數狀的。所以堅持鍛煉太重要了。同樣是幾何級數,可以是正的,這就是持之以恒;也可能是負的,原因是自己放棄了。

2017-11-15(周三)晴天;幼兒園門口煤氣管道泄漏

測一測心中有數

自從測了打拳的速度,我又有意識測一下站樁、纏絲功的呼吸次數。

測試的結果,纏絲功每分鐘三次呼吸(每次20秒);站樁五次呼吸(12秒)。自然呼吸均值每次6.4秒(每分鐘9.4次);我測自己是7.2秒(每分鐘8.3次)。

這樣我就知道,打拳時候的呼吸就是自然呼吸。七十四式打下來能夠在18-20分鐘,就要求將呼吸盡可能的深長勻細穩。這就是長期鍛煉的功效。

觀“功守道”揭幕戰

“功守道”是一項全新的太極拳競技賽事,將傳統的太極推手賽事化、可視化、貼近年輕人群。選手1v1對決,在帶斜坡的高臺上,限定一條腿的活動范圍,定步推手,將對手摔倒或推下高臺即可得分,每回合得分高者獲勝,三局兩勝。

11月15日優酷獨家視頻直播“功守道”揭幕戰。

亞龍師傅的師弟陳躍興代表黑隊,他這一場獲勝。總分是白隊反超的。

高規格的賽事,馬云、李連杰、鄒市明等觀戰嘉賓。說是爭取成為奧運賽事。感覺商業味道挺濃的。有為阿里打廣告之嫌,這也是不用忌諱的了。

宣傳廣告詞:功守道,源自中國,屬于世界。

2017-11-16(周四)雨;跆拳道


四點三刻起床了


打太極拳養成習慣。測時之后,對速度的掌控更加自覺。速度慢下來,細節看得更加清楚。每個動作的線路,手掌的陰陽變化,體會得清清楚楚。現在七十四式一套拳下來,就是17-18分鐘。不刻意追求慢,而是水到渠成。

從關注自己的呼吸著手,帶來了拳藝的進步。七十四式一招一式,打得更加精準了。站樁,本來有點靜不下來,現在可以測量了,時間變的具體,尤其是時間快到了,自己反而覺得還可以堅持多站一會兒。纏絲功,可以將自己呼吸的長度達到極限。在盡可能延長呼吸的過程中,丹田內轉、氣沉丹田,丹田的運動非常清晰。

長期這樣鍛煉,自己的身體在優化,性格變得更加沉穩,不容易沖動,頭腦會特別冷靜。心特別安靜,周圍的世界好像凝固了似的。

心靜亂中靜,心亂靜中亂。

2017-11-17(周五)小雨;家長開放日


五點三刻鬧鐘叫早


四點起夜過,五點三刻手機鬧鐘鬧醒,睡得酣暢。起床后開始打拳。

纏絲功,越來越舒服。掌握好節奏,生命的節奏。沒有緊張感,自然、松弛,隨著呼吸的節拍,腰脊、兩胯、肩肘腕,自然轉動,全身舒展,非常舒服。

體驗從吸到呼的過程中,身體的每一個關節節節貫穿。在由吸到呼的關節點上,身體由相對緊張到松弛,氣沉丹田的瞬間,氣息轉入釋放,有如釋重負的酣暢感。由呼轉入吸的這個關節點,你會有一種感恩的欲望,呼吸對于生命如此重要,生命是如此美妙。我呼吸故我在;感受呼吸的韻律,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事情。

當下的舒適、愉悅、健康,帶來可持續的發展,這是太極拳的魅力。

打了兩遍七十四式,沒有計算時間,心中有速度感覺,慢慢打,不緊不慢,沒有功利的目標,心中充盈著滿足感。


“慢練”看內涵


慢練,“根實、腰活、胸空”是基礎。站樁是培根;纏絲功是潤腰;呼吸不上胸。將這些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帶進套路中去。

慢練的好處可以做到“六合”。外三合是顯而易見的。內三合,只有慢練,才能慢慢掌握意與氣合。很顯然,意比氣快。只有在慢練中,慢慢做到意氣相合。然后內外三合融在一起,才有氣與力合。最終,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沒有內涵的慢打也是無濟于事的。


2017-11-18(周六)陰天;4-11度;體育公園


降溫、降溫


早晨去體育公園打拳。趕上六點一刻的753路,比平時早了15-20分鐘。正好處在昨晚的雨跟今天的陰交換點,親水平臺有點濕漉漉的。我今天到的比平時早,就沒有直接走老路上體育館平臺。而是從離親水平臺最近處的口子進入體育館。進去是一條南北向的長走道,很寬敞,這里完全可以雨天打拳。

穿過走道,來到體育館的南側。從可以開小車的道路上去,來到二樓平臺。今天有一個全國的體育舞蹈(少兒)比賽,都是家長帶著小孩。

我從二樓平臺,來到西側的臺階。正好碰到師傅與吳校長。我說那個走道打拳不錯。一時又沒有找到合適的路過去。正好有上三樓的路,我們就從原來的西側,轉到體育館的南側,正對著熱帶風暴,這個地方風小多了。

今天來的人還不少,李炯、志應、居冉、曉玲、吳校、大韓等,還有周杰的兒子。


纏絲功精益求精


我的理解與師傅的講解之間,經無數次的互動之后,使我的理解與師傅的講解合到同一個定義域中。

纏絲功在無數次的分解動作之后,現在是連貫的動作,如何走好手的這條弧線很關鍵。

這是一條肩、肘、手節節貫穿的、非常飽滿的、圓潤的弧線。速度盡可能平緩,“手纏移重心,腰轉帶動手”。移動重心時腰襠走后弧。

這是單手纏絲功,動作到位之后,鍛煉效果好,又非常舒服。

雙手纏絲功大同小異,呼吸有不同。一次變兩次呼吸。移重心,吸氣;轉腰時,呼氣。要掌握好呼氣點,也是發力點。


缺席的這堂課最重要


在練拳中,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缺席的這堂課是最重要的。師傅教學過程中,有些話是無意隨意說的,不知哪句話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還有就是“下一堂課”是最重要的。今年的每一堂課,我都覺得很有收獲。要是中斷了,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豈不是可惜了!

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覺得自己都懂了,一定是在放棄了學習之后。

有可能的話,堅持上完“最后一課”。


鏈接:擺渡擺到江邊,造塔造到塔尖


  做事情一定要堅持到最后,堅持就是勝利。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天賦不夠,也不是因為運氣不好,而是因為沒有堅持到最后。

  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荷花定律,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

  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你知道什么時候荷花開了一半么?

  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第十五天,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總和。

  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停在了第29天,成功看似遙遙無期,其實,只是差邁出最后一步而已。

2017-11-19(周日)晴天;體育公園


六點半到公園


五點三刻叫早。乘上六點一刻的753,六點半到公園。從公園西北門進,順著湖的東側散步,過了吊橋,順著湖的南側向西走。這一段我會小跑,到了親水平臺已經熱身好了。

我是第一個到的。開始打七十四式,師傅到的時候,我打了兩遍了。

今天來的人特別少,居冉、新來、曉玲等都有事。人少的時候是個別輔導的好機會。我還是請教了震腳與掩手肱拳。有一點點進步就是。

師傅教我健身推手。四搭手棚捋擠按一組動作,腰襠勁得到鍛煉。冬天,一推手全身就熱了。我就是笨,會顧此失彼。需要慢慢體會,多學幾次也就會了。

正架第一段,精益求精。震腳,知道正確的是怎樣的。掩手肱拳,也是知道正確的是怎樣的要求。這也算是進步。

回過頭看,以前的第一段打得太糟糕了。比起那時,現在像樣多了。

下課之后,與志應、鄧穎聊了一會兒打拳體會。

2017-11-20(周一)陰天


五點三刻叫早起床


準時起床。起來打打拳。以最舒服的姿態、呼吸打拳,同時盡可能不逾矩。包括站樁、纏絲功、七十四式。

其實越是放松,效果越是好。有時自以為很認真、很努力,也很累,這樣就有效嗎?誰知道呢!


2017-11-21(周二)陰天


生命的姿態


五點三刻叫早起床。新的一天在打拳中開始。初冬微寒,一套拳打好,全身暖洋洋的。

認認真真、輕輕松松行拳,隨心所欲不逾矩,我覺得這就是自己生命的姿態。

想到生命的姿態,打拳就變得神圣起來。是的,每一招式,就是生命姿態的展現。

誰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向上的生命的姿態呢?這樣,每打一遍拳就會踏踏實實。

打拳是這樣,生活無不如此。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舉手投足,都是你生命的姿態。

用功,守住有形;用心,融入無形。


有意義的徒勞


生命會有終點,并不會因為你的思考而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一切都是徒勞。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同樣,思考死,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不知死,焉知生。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我思故我在。

思考死,讓你對活充滿期待與憧憬。

每天醒來,以一種感恩的心情,想到今天我活著。

進而想一想,如何才算對得住活著的生命。

如果能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作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會去干什么?那你就聽從自己靈魂的聲音,踏踏實實去做。

清醒地認知徒勞、無奈、尷尬,也許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有意義些吧!


2017-11-22(周三)陰轉晴天;


東歐五國12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63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38評論 3 42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823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604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3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713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12評論 3 445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9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8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01評論 3 35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97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44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31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21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28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47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7-10-1(周日)晴天,雨;文化公園 自由行是一種心態 五點半起床。六點出門去文化公園鍛煉。 龍柏小公園照...
    阿德樂閱讀 1,334評論 0 0
  • 2017-9-1(周五)晴天; “太極拳,纏法也”(陳鑫) 讀到這里特別有共鳴。“纏絲勁”貫穿始終,身纏、手纏、腳...
    阿德樂閱讀 1,523評論 0 0
  • 2017-1-1(周日)陰天 一站就來勁 卯時即起,這是一個好兆頭。清晨4點56分自然醒。我提醒自己正是鍛煉的好時...
    阿德樂閱讀 1,501評論 0 3
  • 亂世出英雄,三國正是一個混亂的時期。但三國里人才輩出,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先說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后...
    百合花小雨閱讀 728評論 1 2
  • 連接管理 兩個主機之間建立的過程是很復雜的,包括了兩個終端之間許多數據包的交換,會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對于很小的HT...
    起個名忒難閱讀 2,416評論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