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近看了一個武志紅的訪問,是一個關于他寫的一本叫巨嬰國的書的采訪,我看過這本書,但他書中他所陳述的都是一個消極的世界觀。我看了頭腦的很痛苦,心情很沉重。我知道在很多流派心理學都會讓我看到一個消極的世界。比如社會心理學。就很多心理學家很喜歡從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客觀角度來解釋人的一些心理特征和心理表現。他就說自己很想通過客觀來了解自己。我覺得這樣的研究思路自己往往得不到一個積極世界觀。會看到世界上很多人的不好缺點心理不成熟,他的對人觀點完全是用共生,全能自戀,偏執性分裂來解釋人。這都是些很學術性的貶義詞。幾乎沒有一個學術的積極詞像積極心理學里的學術詞匯,幸福,愛,快樂,等。我覺得積極心理學研究還是比較可以獲得一個積極的答案。而且積極心理學和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研究都是回歸自己去創造一個積極的內心。但是集體心理都把產生不好的或者是心理表現的原因歸為外因。過分的往外界找原因。這是我感到心理學會讓我焦慮。像這樣我每次我看了這樣的心理學我就會獲得很多消極情緒焦慮,看待世界的思維也變得遲鈍。我以前確實也會有這樣的隨這樣的思維去想我自己,最后只會讓自己和周圍的身邊人受傷。好像自己有種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的心態。而且當自己在學習這樣的心理學中變得焦慮,消極時,又不太敢去找人開導。所以可能又會變得自我壓抑。只能找專業的老師來開導我。我是學計算機的,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從我的專業角度去看世界。但是當我遇到這樣的心理學解釋就會思維遲鈍負面情緒低落的從而導致思維衰落。不知道你是如何積極的學習心理學研究心理學。其實我覺得我自己不是專業的心理學人士,沒必要去了解這么負面的東西,可能對你們專業的學習心理學可能就要多多涉獵。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我覺得自己有時在網上看東西,我都是一個很空的心理狀態,是有一種信奉權威,很盲目的心理感受去看一些資訊信息,因為心理學是科學嗎,所以總是有種崇拜的心態。 可能是對自己太自卑,有點自閉,就會去看心理學的書。我覺得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但是它的流派太多了,像個體心理學就是帶有物質本體主義去探討心理,而社會心理學像是堅持一個社會中心主義去探討研究心理,很多心理流派都是在堅持一定哲學信仰主義角度去研究的。文化心理學,是文化與心理的結合,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結合,歷史心理學又好像是用歷史的眼光在看待心理學。剛剛聽人說很多科學研究,比如想巨嬰國,這可能是一種概率性的存在,而不是絕對性的存在,很多流派都是帶有一自己主觀的經驗映像和認知背景來描述一個新的心理社會模型。只能哪來借鑒而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內心的一個哲學模型。這世上每個人的哲學模型,心理的模型都是不一樣的。
像很多哲學思想,或者心理流派思想,即便心理學是科學,但是這樣的流派思想在社會上是很難去推廣出來的,成為一個大眾普及的認知,因為它受限政治壓力,文化傳統,它可能會抨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