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半個多月沒有更文,我有點無從下筆。這段時間從星象學的角度上來看是動蕩的“大十字”階段,說白了就是“革新”以及直視人性、情感本質的階段。對于我而言情況更糟,我所面對的是內心的虛無,一直以來“意義”二字對我都尤為重要,我以為一趟首爾之行可以拯救這種虛無感,卻沒想到回來后在這種虛無感的基礎上又冒出了焦慮感。
我也很奇怪為什么好好的旅行結束后情緒里卻冒出了焦慮感,整理照片的時候我慢慢想明白了,每座城都有它別具一格的地方,首爾于我而言就兩字:格調。
一、Do your business and do best
我是凌晨到的仁川機場,提前在去哪兒網上訂了會中文的司機接機,碰面的時候遇上了點小插曲,帥氣而五官周正的司機師傅一臉歉意不住的道歉,口音里夾雜著東北風,我就笑著問:“您是中國人嗎?”他回答說:“是啊,我是遼寧的,來首爾五年了,因為本身是鮮族,有政策便利,所以可以申請來資本主義薅羊毛。”
一路上我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很好奇他長期生活在首爾是怎樣一種感受,他想了一下,說:“資本主義不好混啊,尤其我做的還是服務行業,就比如今天我下午在機場接了兩位客人,凌晨接了你,早上五點的時候又有一位,相當于今晚我只能睡一個小時,純體力勞動。”
我本身是學政治的,明白階層的難以逾越性和日漸固化,也理解多數人對人生軌跡平淡無常的無奈,可聽了他的話心里還是有點難過,他背井離鄉大老遠來到首爾為的不過就是多賺些錢,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與他沒什么關系,城市的光怪陸離反而襯托出他的渺小和無力,每個階層都有每個階層的痛苦,我們都一樣。
按照Airbnb上房東提供的地址,我們到了一條街口卻死活找不到那座大廈,司機師傅繞了幾圈,無奈地說:“你一個人來首爾,還大半夜到達,不怕出意外或者找不到地址嗎?”我有點奸詐的笑了:“所以我定的是臨近機場的住宿并且提前預定了你來接我啊,找個會中文的司機,兩個人商量一下總會找到地址的。”
后來我們果然找到了,謝別了司機,我憑著兩串密碼,進入到了一個大概五、六十平米的單身公寓,開門的一瞬間我愣了,不是想象中的漆黑一片,一展落地燈很溫馨的亮著,滿滿的居家風。我環顧了四周,房子不大布局卻很干凈舒服,家具一應俱全,還有個簡易的小廚房,出乎意料。
這是我在首爾的第一個晚上,遇上了盡心盡力幫我找地址的司機,素未謀面的房東把Airbnb短租房做成了自己的生意,細節做到了極致。
二、精致的態度何足掛齒
一夜無夢,我睡了個好覺,第二天要換住處到江南區以方便購物和出游。一開始不熟悉首爾的地鐵有點犯迷糊,不會韓語的我就一路用英語搭訕以確保自己沒坐成相反方向。
地鐵里我認識了個漂亮姑娘,她在得知我一個人飛來首爾過個周末的時候,感同身受的說:“I know your feeling, last week I was just back from Japan, and when I was in Japan, I never thought of Seoul and the damn job." 然后我們兩大笑起來,真是開心。
分別后,我開始一個人在地鐵里看帥哥看美女看各色表情的人,不得不說除了少數上了歲數的中年發福男子外,大部分人都妝容精致、衣著整潔得體,六七十歲的人也個個淡妝,燙著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韓式媽媽頭,他們精致入骨,我都覺得自己有點土。
尤其在清潭洞,隨手一拍就有帥哥美女入鏡,很有氣質。我始終認為管理好自己的外貌是其他一切的基礎,而在這個國家即便是“長得淡”的人都很有畫風,他們不需要講時尚,他們就是時尚。
后來到了蠶室站,入住進韓式傳統家庭,接待者是一對退了休的夫婦。他們家很大,有三個臥室,兩位老夫婦住一間,另外兩間分別在Airbnb上短租給我和另一個在首爾休假的姑娘。我在墻上看到了他們的全家福,很幸福美滿的一大家人,最小的孫女都三歲了。
家里的布局和擺設是極簡風,雖沒有什么華麗的裝飾卻透著十足的設計感,這對老夫妻只是偶爾和子女們聚聚,他們為了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就通過Airbnb來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我很佩服他們,年紀雖大,心卻不老,精致的過著每一天,女主人甚至還在努力學習英語以便交流。
要是換在中國,場景恐怕就完全不一樣了,六七十歲的中國普通父母,通常都是幫著二三十歲的子女帶娃做飯,有個房貸的話就幫著再想想辦法,不再像年輕時那么注重生活品質和衣著品味,一心撲在下一輩甚至下下輩身上,唯一的樂趣恐怕就是跳跳廣場舞。
生活本來就是無聊的,對比之下我們就愈發顯得更加無聊,在首爾我看到的是一種不論年齡、不論時間空間的精致的生活態度,著實慚愧。
三、做一個有調性的人
在某種意義上我是個隨性的人,我追求“意義”,不喜歡刻意而為,現在的我對飲食沒有特別的喜好,對景點沒什么非去不可,明洞和東大門我都沒去,唯獨花了一個上午和半個下午泡在了景福宮里。
25歲是一個特別神奇的年紀,不那么容易被物質晃花眼,同時物欲也在膨脹。尤其是在首爾,這個號稱是購物天堂的城市,我喜歡有品質的東西、人以及靈魂,我開始知道把時間放在什么樣的人和事上,我開始權衡怎樣做才更有意義。
在景福宮里的一處湖邊,我在長凳上休息,這個時候來了一個旅行團,導游帶著一群人風風火火的走過來,有一個男生請他的團友幫他照相,我剛好坐在旁邊,對那張照片的拍攝情況實在是看不下眼了,畫風里冒著濃濃的鄉土氣息,然后我正色對著那個男生說:“我幫你重新照一張吧,剛才那張真是頭太大了......”
拍完后,我沒想到的是那個男生開始搭訕,有點哭笑不得。這哥們以為遇見個妹子就是喜歡看電視劇的,開啟各種韓劇話題和旅游話題,深諳撩妹技巧,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我比他級別要高,一眼就看穿了小把戲,我說我學政治的,基本不看韓劇,《紙牌屋》、《權利的游戲》比較對胃口。
最后導游叫他們去下一個景點,他對我說:“要不你跟我們一起走吧,還可以免費聽聽導游講解,反正你也是一個人。” 我其實是在等人,剛剛在去青瓦臺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個想聊的人,那是一個上了歲數的白人大叔,長相很斯文,頭上戴著牛仔帽,單手拿著相機,也是獨自一個人。后來在景福宮我們來來去去總共遇到了三四次,挺后悔沒主動搭個訕,以至于我只能在湖邊守株待兔。
我覺得可能遇不上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就跟著他們團走走吧。結果無聊的很,導游帶著這群人去了民俗館,然后旁邊的這位哥們又開啟了撩妹模式,我在心里暗笑,真當我是小姑娘啊,姐是長得年輕經得起逗。
果斷告別了旅行團,結果一出民俗館我就看見了那位白人大叔的身影,這一次我沒猶豫,果斷上去說了個“Hi!”
后來我們結伴把景福宮剩下的幾個去處走了一遍,順便了解到他是一個澳大利亞的耳科醫生,來首爾參加會議,剛好有一天空余就來參觀景福宮和其他行政性景點。這次的話題相比之下就有趣很多,主要是對人文社科的看法和觀點,而且是不帶撩妹成分的那種,整個人覺得舒服了很多,不虛此行。
在首爾,我愈發的明白了做一個有調性的人的重要性,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和無聊的事情上,不把金錢浪費在廉價而瑣碎的事物上,要么不出手,要么就是快很準,想清楚自己到底想遇到怎樣的人和事,自然而然的也就會遇見了。
最后,要感謝這幾天遇上的好心人,尤其是Nelly夫婦,離開首爾那天,我要趕早班的飛機,他們兩夫妻特意起了個大早送我去搭機場巴士。我明白人性的多變,正是由于這些陌生人的好意,我才會更加的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不要怕,大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