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民意與公共決策,始終是權利與權力的對話,那么是否真正能實現“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中國”是需要討論的話題,我曾經從傳媒政治學的角度寫過一篇這...
Kk在《必然》中提出了這十二個動詞,給我們指明了科技新物種不斷變遷的12條道路: ①Becoming:機器將會更新自己,隨著時間慢慢改變自己的功...
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公眾事件,絕不僅是來自草根的隨興狂歡,而是在昭示著一種變革未來的力量之崛起。基于愛、正義、共同的喜好和經歷,人和人可以超越傳...
《數字化生存》是尼葛洛龐蒂寫于1995年的書,當時的許多預言已經成為現實,不禁佩服這位MIT教授的豐富想象力,本書也被譽為二十世紀信息技術及理念...
《美的歷程》是著名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代表性作品。馮友蘭先生評價說“它是一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
“他們所需要的,以及他們感到他們所需要的,是一種特定的心智品質,能夠有助于他們運用信息,發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邊世界正在發生什么,他們自己...
雖然,做電視將和我的未來無關。但是,謝意送我的書,總該讀完。 這本書有很明顯的硬傷,第一人稱,第三人稱視角混論,還有很多從錄像中直接復制下來的語...
昨天花了六個小時,打了四款游戲的我,今天在讀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實在是有點諷刺。不過,作為新技術的樂觀主義者,對于作者的悲觀主義論調,我...
吸引我讀這本書的,是“知識分子”四個字。大概因為方舟子總亂開炮,我寧愿把“知識分子”和“公知”這樣的詞,當做一句高級的罵人話。 但是了解過薩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