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的戰略轉折,否定的是此前凡客幾乎所有的運營思路。
文│肇啟明
國慶長假還未結束,電商凡客就遭遇了供應商的“圍堵之困”。 對于陳年來說,這又是一次“鬧心”的時刻。
原來,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聲討凡客,稱其長期拖欠貨款。坊間傳聞,凡客僅拖欠李寧就達上千萬,拖欠部分網店貨款也達到五六百萬之多。10月11日晚,一位叫“鮑叔叔”的網友更是轉發微博稱,目前有若干商家圍堵在凡客大廈討要被拖欠的貨款,并言之鑿鑿地稱“凡客欠一哥們貨款款60多萬小半年了,這哥們說下周一去凡客跳樓”。
這是凡客新一輪的信任危機嗎?顯然,這比以往任何一次對凡客的質疑都要嚴重。即使是陳年在微博上“辟謠”,稱只是誤會,但來自傳媒的聲音則顯示,這次“圍堵”事件甚至驚動了凡客天使投資人雷軍,并稱陳年的信用已經破產。而更為嚴重的是,這家地位僅僅是“前十”的電商還能否跟上淘寶、京東的步伐而突圍。凡客頻頻受挫的低價戰略,在電商博弈戰中是否會如業界人士所說,“使凡客逐漸被邊緣”。
陳年其人在電商界并不讓人陌生。其早年創辦卓越網,曾經一度和當當網平起平坐。2007年卓越網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被美國亞馬遜收購。能把卓越網賣上一個這樣的好價錢,也算是創始人的成功。陳年與雷軍等合伙人,在腰包漸鼓之后,也在尋找著新的電商機會。
有稱陳年做凡客誠品是源于看到互聯網的機會,是此前他創建的卓越網在服裝領域的落地。而更直觀來講,日本的優衣庫和國內的美特斯邦威才是他以資借鑒的對象?!半娚?服裝品牌”的道路,點燃了凡客的激進夢想。所以,就在2008年凡客已經看到盈利曙光之時,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更快”的模式,品類、人員均開啟了加速度模式。
事實上沒過多久陳年就創建了服裝電商凡客誠品,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充當著公眾眼中的“電商領袖”。在過去六年時間里,凡客誠品異軍突起,成為業內耳熟能詳的服裝品牌電商,并以低價戰略攻城略地,迅速躋身電商前四的行列。
然而,凡客崛起的進程也時刻充滿著質疑。當電商界“不賺錢是可恥的”成為共識,其高成本運作更是為讓投資者舉棋不定。數據顯示,凡客歷次融資額度已經接近7億美元,而換來的卻是戰略的屢屢失誤,數次拯救凡客于危難之后,就連投資人也因凡客渺茫的未來而舉棋不定。
事實上,凡客曾經也有過IPO的機會。 2011年年底,凡客遞交上市申請,當時消息稱最快是年12月就可IPO。然而就在臨門一腳之時撤回了申請。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凡客IPO成功,以30-40億美元的估值來算,融得的逾億美元勢將為凡客的電商之戰準備充足的彈藥。眾所周知,凡客的業績是憑借巨量的營銷費用砸出來的。
IPO的機會就這樣稍縱即逝,隨后迎來的電商激烈之戰讓凡客逐漸被邊緣,并迅速退出了第一梯隊。禍不單行的是,服裝業漸遁衰頹,就連李寧等大品牌都開始過冬,凡客命運仍然多舛。
坊間傳聞在今年6月中旬時,陳年和投資人雷軍在喝酒時有過一次對話。局至半酣時雷軍直言“凡客的產品不行”,“凡客對待產品的態度不行”。陳年很委屈,對話以陳年醉酒告終。雷軍如此的拷問,讓陳年煎熬不已。就連合伙人都認為,“長此以往”,凡客沒有未來。
雷軍給凡客開出的藥方只有一個,即專注,和他做小米手機的思路一致。不僅如此,雷軍也走進了凡客的內部,與眾高管深談。結果發現高管們甚至都說不出自己產品的優劣。雷軍的支招和陳年的反思構成了凡客此后的路徑抉擇。其中雷軍還給陳年的建議包括去管理層并縮減內部高管數量、去KPI專業做好產品和去貪婪。
凡客的戰略轉折,否定的是此前凡客幾乎所有的運營思路。而雷軍的“曲線救國”,短期內也會給凡客的投資者帶來信心。但能否讓凡客走向小米般的輝煌還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