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我看過的幾百部電影里挑出來一部最牛最酷的,我會把這一殊榮給《搏擊俱樂部》。我覺得如果人生錯失了這一部電影,將是一大遺憾。
故事如下:受雇于汽車公司負責保險理賠項目的杰克,長期受到失眠癥的困擾,失眠癥使他感覺一切場景都變成了相同的“拷貝”,讓他痛苦不已。求助于醫生無用后,他找到了發泄途徑——傾聽病者團體成員的傾訴,找到安慰釋放壓力,期間他遇上了馬拉這個女人。隨后,參加病者安慰團也不能解決他的苦惱。在一次航班上,杰克遇到了和他提著同樣手提箱的泰勒德頓——肥皂生產者。后來,杰克的家遭受了一次火災,借宿于泰勒的住處。杰克和泰勒倆人創立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于發泄情緒的地下組織。俱樂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而泰勒也以自己個人的魅力,吸引著那些信徒。俱樂部的成員們到處大肆破壞、嘲弄所謂的文明,泰勒本人的行為也越來越瘋狂。杰克對于“搏擊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行為越來越無法忍受,和泰勒發生爭執,泰勒離開了他。然而,杰克發現,他走到何處都無法擺脫泰勒的影子。
我很愛這部電影不光因為它有符合我口味的元素——犯罪、心理、懸疑,不光因為它有我最喜愛的明星愛德華諾頓、布拉德皮特,不光因為它的劇本出自邪典小說作家恰克帕拉尼克(此人小說以表現變態、扭曲的人性聞名),也不光因為影片本身的剪輯、臺詞(一些臺詞)、背景音樂,單是這部片子提供給我的哲思,就讓我贊嘆不已。
這部電影展現的是人格分裂、黑暗、暴力、變態的力量。它讓我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在沒有世界大戰的當下,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每天,中規中矩地上班賺錢,然后去買我們并不需要的東西,漸漸我們淪為被“物化”的可憐蟲。我們找不到活著的證據,而只有打斗,才讓我們覺得我們存在,嘴角的傷痕、脫落的牙齒帶來的疼痛,告訴我們還活著,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痛苦,一切都可以是虛幻,但痛苦是真實的。這就是現代人的虛無感。我們渴望極限,渴望存在的意義。但這一切卻只能通過放棄希望去實現。我們在不停地追問,我是誰?這部片子的泰勒告訴你,你是一個可憐蟲,你是一個被上帝遺忘甚至討厭的人,You are not your job or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有人說,21世紀沒有上帝,如果有,那么他是泰勒德頓。
該電影的牛逼之處,是我寥寥的感受說不清的。不過值得說明的是,這部電影源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導演大衛芬奇在處理這部電影的時候,弱化了原著中對現代“文明”的解構,只是體現了“解放”被“物化”的現代人這一個方面。不過電影結尾的處理比原著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