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差點放棄,在差3分鐘的時候交了作業。我想了一下,如果不交作業,就是放棄,會有挫敗感。如果交了作業,雖然寫的有些爛,但是符合“堅持”的原則。很高興,我選擇了后者。
過了午夜十二點,居然看到“天下第二美”在很負責的關門,當看到有人真的被關在門外,心里還是很竊喜的,這不會是心里陰暗的一種表現吧?
碼了十五天字,對于幾十年沒寫字的我,確實是個負擔。今小結一下,看看如何改善。
《好報》很不錯,好像知道我滿頭膿包。立馬找了幾位作家做寫作分享,給我排憂解難。我聽了李尚龍老師和鐘二毛老師的分享會。
李尚龍老師很好玩,介紹我們讀《新華字典》,我還真覺得不錯,打算弄個電子版,好好讀一讀。因為我發現,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下降的很厲害,真的不如高中時代。不過,為了保持興趣我打算還讀讀《環球時報》之類的,畢竟那里的笑話比較多,也比較好笑。
另外,他很贊成每天碼字的習慣,他介紹說現在的大咖每天碼字都在幾千字以上,有的上萬,他本人每天大約在2千字以上。我想這就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吧。我們不是職業的,照貓畫虎,描紅臨摹,模仿也是很好的練習。
鐘二毛老師很實際。從題材方面的積累,立意的方法,布局謀篇的技巧,都有很現實的描述。比方,他說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要像做菜一樣,至少你得知道要炒什么菜吧,然后才有材料的準備,火候的把握。嘿嘿,我就是這個毛病,想到哪兒寫哪兒,走到哪兒算哪兒。
我覺得特別好玩的是鐘二毛老師的這個故事:當年他寫出第一篇小說在論壇里貼出來時,有五六個億的點擊量,看上去很受歡迎。這時候,有個出版商出了他這本書。上架的時候他很高興,天天去書店,想看看究竟是誰買他的書。結果呢,是幾個星期一本都沒有賣出去。他總結到,當時可能只是小說的名字吸引了網絡上的讀者去點擊,現實中要花錢的話,讀者是不買賬的。金錢才是檢驗好書的唯一標準啊!
好吧,聽完分享,我就很清楚的知道,想吃這碗飯是不可能啦(其實沒聽之前也知道)。不過,既然想培養碼字做為一個愛好,還是要認真的學習好好的玩耍,努力做到開拓視野,怡情養性,預防中年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