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放寒假,趁著元旦的小長假,我和我哥匆匆趕上回家的動車,為的是參加遠在家鄉的表哥的婚禮。
表哥一家,是傳統的潮汕人,看重禮俗,熱情好客,而生下表哥的大姑,對我們這群侄子侄女,是骨子里的喜歡。剛下高鐵,還沒來得及回家置放行李,我們便被他們接到了他們家里,一進門,桌面豐盛的菜肴,頓時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有清甜爽口的淡水蝦,也有家鄉特有的蘿卜牛筋丸湯;有軟糯可口的蓮藕豬骨湯,也有香飄四溢的豬油炒芥藍;還有栗子雞、鹵鵝肉等等……而這其中的每一種,無不帶著家鄉的烙印。
家鄉的蝦是直接用蒜蓉和鹽蒸煮的,不加其他調味品,從而能保留蝦的鮮味。潮汕人對吃的挑剔,就體現在這種對鮮味的極致的追求。
都說潮汕牛肉丸好吃,其實家里最常吃的,還是牛筋丸,我們喜歡牛筋丸的筋道爽滑,更喜歡牛筋丸和白蘿卜熬煮的蘿卜牛筋丸湯,白蘿卜香甜多汁,牛筋丸嚼勁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另一個在家常吃的菜,是蓮藕豬骨湯,用大骨高湯的滾燙的溫度讓本地產的品質絕佳的蓮藕變軟,湯的濃香加上蓮藕的軟糯口號,是家的標配味道。
接下來是一道十分潮汕家常的菜,炒芥藍。這道菜的特別之處在于,炒菜的油用的不是菜油或者花生油,而是豬油。這就意味著大姑必須提前買下肥豬肉,再用熱油逼出的肥肉里的油。然后等到了我們到達的那天,再將其與芥藍重新結合,讓原本平淡的蔬菜,煥發出動物脂肪的奇香。
最后介紹的,是重頭戲——鹵鵝肉。鵝肉作為潮汕過年過節必備祭品之一,近年來也價格也節節高升。但是這仍然阻止不了潮汕人對它的熱情,潮汕的鹵鵝,鹵汁十分關鍵,不單單是生抽老抽齊齊上陣,還特別添加了肥豬肉、茴香、八角、香茅、生姜等等輔料,精心熬煮出來的鵝肉色澤均勻,咸甜適中,更帶著一股獨特的鹵汁的香味。而鹵鵝的最正宗的吃法,是加上圖中青翠欲滴的類似于芹菜的地方小菜,入口,清脆菜葉和醇香鵝肉,絕配!
是啊,家鄉的味道,不是奇特無比的食材,而是種種小細節、小特別、小味道。這種小味道,可以是對鮮味的堅持,可以是對地道食材的執著,也可以只是為了一盤菜而提前熱的豬油……這種種不同的多樣的小特殊,串連成我們記憶中無可取代的一系列家鄉的味道;編織成令游子魂牽夢繞的家鄉的感覺;塑造了一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美好幸福的家鄉的畫面。
后記:此次元旦回來,斷斷續續,也拍了挺多照片,下午就要回廣州考試,等考完試,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