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1-
又到了返校的季節。
家在江淮之間,學校在皖南山區,不遠,隔了一條長江。而長江,也成為了兩地飲食差異的一個分界線。
家鄉的食品很豐富,花樣多,種類全,老家的人,都“好吃”,都會吃。
江南,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水稻自然比小麥多,一日三餐幾乎都是米飯。在學校,能吃上一頓堪比北方的面食,難。
不是說學校的伙食差,徽州菜系也有自己的風采,臭鮭魚、毛豆腐亦舉國有名。只不過,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老家特色——鹵鵝
-2-
老家這邊的食品,基本上都是大眾化的,并沒有什么馳名的特產,很多甚至就是外地的特產。而像瑯琊酥糖、滁州貢菊、朱馬鹵鵝、三和千張……估計只有本地人才清楚這些吧。
有時候,想去蒙城面館吃碗拉面,九塊錢一大碗,肉多、湯濃。
有時候,想去小門面的火鍋店吃頓火鍋。不同于火鍋連鎖店,小門面更熱鬧,味道更足。
有時候,想去以前住處對面攤位上買一塊油酥饃,灌點雞蛋。而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記得上高中前,武裝部門口有一家早點鋪,賣油條煎餅、豆漿豆腦。一直很喜歡,兩張餅卷一根油條,外加一碗豆腐腦。可惜,關門后,這些年再也沒嘗過那曾經的味道了,真的很懷念……
沸騰的火鍋,有家鄉的溫度
-3-
臨走時,買了些老家的點心帶著,小米酥、貓耳朵、桃酥、綠豆板酥……我不知道這些點心都是哪的特產,但我清楚,它們無論做法、味道都和以前不一樣,因為融入了老家的味道。
辛棄疾寫過“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的名句,我想,對每一個漂流在外的游子來說,家鄉的味道,和鄉音一樣,應該是永遠忘不掉的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游子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家鄉的魂魄。
想念老家的豆腦
Hello,大家好!我是Chaplin烏龍山伯爵,分享身邊的點點滴滴,努力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吧~~~你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