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分離是幾年前就接觸過的概念,但是昨天是第一次深入了解。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好像與網(wǎng)絡(luò)上流行的一種戀愛觀契合——我愛你,但與你無關(guān)。
對孩子也好,對配偶也好,對父母也好。
你能給與多少愛,是你的事情。他們能回應多少愛,是他們的事情。
——
昨天做了一件蠢蠢欲動了幾十年,但始終不敢做的事情。我把自己頭上的三千煩惱絲給剃光了。
不為什么,所以一切的說辭都是合理化這一行為的借口。我想剃光頭,真正的原因,就是單純覺得頭發(fā)很麻煩,光頭很舒服。
但人言可畏,為了家人不受周圍人異樣目光的困擾,我出門時戴上了假發(fā)。
這無異于給我?guī)砹藙e樣的麻煩,但在能忍受的范圍內(nèi)。我不后悔剃光頭,甚至為自己的勇氣感到欣慰。
——
我一直排斥做家務(wù),所以昨天打掃了整間屋子對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真正打掃了就知道,并沒有那么難,也沒有那么枯燥,甚至在打掃完還能收獲到不一樣的滿足感。看來圣人誠不欺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話可以作為我人生的準則,努力靠近的目標。
——
學寫功過錄以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收獲可以滔滔不絕,對過失卻總是不以為然。
不管怎么說,這至少表示我對自己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