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讀周國平先生的《生命本就純真》,讀出來的原因有二:一 鍛煉自己咬字的清晰度,二:用來完全的集中精力。這種方式對于常常說自己靜不下來心看書的人屢試不爽。
? 不過說起來甚是慚愧。買這本書是在今年三月,讀卻到了今年八月。它原本還是沒有拆封的放在書架上,只因某一天心情好順手拿起來讀了便一發不可收拾的不忍放下。突然想到那位朋友曾經寄給我的詩集與散文,他說:書放在手邊,想看了自然就可以夠的著,這樣就不會經常不看書了。確實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 先說周國平先生,是朋友極力推薦我讀他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且說我還沒有顧得上看那,便先喜歡上了這本書。他的文字樸實無華,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喜歡,覺得就像聽他在講話,非常親切;再說這本《生命本就純真》,我能說在書店翻看這本書正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嗎?雖然我現在還沒有把它看完,但目前看來有很多是在寫他看過的書的評論。
? ? 今夜,我許是喝了咖啡的緣故,竟然沒有一點睡意,拿著書一篇接著一篇的讀了下來,竟然讀到淚眼婆娑,真是有太多的感觸。
? ? 一篇散文《時光村落里的往事》摘語:“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無往事,有往事的人愛生命,對時光流逝無比痛惜,因而懷著一種特別的愛意,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谷倉里”? ;?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顆溫柔愛人的心”? ;? “人是怎樣獲得一個靈魂的,通過往事。正是被親切的愛撫著無數往事使靈魂有了深度和廣度,造就了一個豐滿的靈魂,在這樣的一個靈魂中,一切往事都繼續活著:從前的露珠在繼續閃光,某個黑夜里飄來的歌聲在繼續回蕩,曾經醉過的酒在繼續芳香,早已死去的親人在繼續和你說話……你透過活著的往事看世界,這是靈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創造力的秘密所在” ;? “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在鄉村中保持著上帝創造的形態,它是歲月和光陰;在城市里,時間卻被抽象成了日歷和熟悉,沒有值得回憶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頭”。
? ? 竟是這篇讓我淚流不止,原本糾結于為什么我總是滯留在往事中,豁然開朗的我明白到自己是個性情中人,有這種現象也是極好的,因為在一邊成長一邊回首才會覺得生活是真實存在的一個過程。近日的種種焦慮也終結于沒有現實中的心靈收獲,也便是所謂的心靈空虛、虛度光陰,沒有愛的釋放與愛的收回。所以即便生活的節奏很快,也要在快的間隙中停下來看看草木的發芽、樹葉的飄落、蟬的鳴叫、蛐蛐的歌聲乃至行人的一顰一笑與身邊擦肩而過學生的打鬧。
? ? 我為什么脾氣太大而引起的一些沒法收拾的殘局?是否是太年輕氣盛?不是的,經過反思后是因為經過某一些事情的打擊內心對“美好的往事”失去了記憶,所以心里竟匆匆忙忙,人也過的匆匆忙忙,對所有的事情也都匆匆忙忙,只是傻了自己,還蒙在鼓里。確然我已不再年輕何來氣盛。
? 《智慧與信仰》這一篇文章是周國平先生寫的有關于史鐵生的一些故事。在史鐵生的彌留之際最終出書《病隙碎筆》,對于三天透析一次、終日坐在輪椅上往返于醫院的路上的他來說,這個書名取的恰到了好處,也是說出了這本書的寫作之艱辛。我是沒有讀過這本書,但從這篇散文我是有了讀這本書的欲望。從中摘語:“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視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超脫永無止境,彼岸永遠存在”。
? ? 今日讀懂這些,已是淚水洗面,仿佛只身在大海中看到前方的行船,孤寂的心靈有了期盼,現在也體會到了讀好書的真諦所在,愿今夜我為自己的點的燈為長明燈,愿心靈不止是在今夜洗滌。
? ? ? ? ? 2017.8.14? 03: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