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環保意識也日益加強,綠色出行成為大家自覺的選擇。近兩年來,共享單車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ofo,小藍,閃電等成為人們口中常說的詞兒。這是一件兒利國利民的好事兒。但隨著共享單車的發展,漸漸地也暴露出了讓人不得不重視的現象:單車私有化,國民素質有待提升。
如今共享單車常常發現這些問題:總有一些人給單車加上自己的鎖,重新噴漆安裝兒童座,明目張膽地把共享變為私享;還有一些人用完后隨手一放,管它占不占道,自己方便瀟灑了,卻影響了更多人車的出行;更有甚者,在單車座椅上偷偷插一根針,對后來騎車的人造成嚴重的傷害。這些現象不管在哪里都又發生,這嚴重不利于提升國民形象,而且破壞共享單車,這不僅是個人行為素質,更直觀地反應了社會公共行為,直接影響我們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加強整改與教育,提高人們的公共財產概念,加大共享理念的宣傳,讓大家明白共享單車是公共的,不是為某個人專設的,同時加大在這方面的懲罰,如北京曾發生因破壞共享單車而被治安拘留14天,濟南警方也依法對尋釁滋事的違法人員進行行政拘留,并專門召開發布會向公民公開此事,不僅對故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有震懾作用,也起到了宣傳作用,加強人們對此行為帶來的后果的印象。
此外,也應加強企業管理責任,共享單車所在企業應該提前查看設置共享單車停車位的選擇是否是在交通壓力過大,路段擁擠,人流過多的位置,在設置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這些位置,而且應該派專人歸置車輛停放,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證單車停放有序,不占用公共道路,不影響交通和城市秩序,而且對那些想故意搞破壞的行為及人起到震懾作用,保證共享單車的安全及使用。
最后提倡增加政府公共管理法制。對故意破壞、損壞、強行占用公共資源的人進行行政處罰,加強人們法制意識,對那些典型案例公開處理批評,嚴厲打擊破壞公共設施行為,從而引起人們重視。這樣才能讓降低人們不法行為,起到預防效果。
共享單車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改變人們出行模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城市提供交通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減輕環境負擔做了貢獻。加強人們對公共資源愛護教育,運用法律手段加以對破壞行為的打擊。讓低碳出行理念和綠色出行方式成為人們生活模式。共享單車是我們實現這一宏圖的一種手段,因此我們應該為支持與保護共享單車這個公共資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