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練習#2018年8月5日
衛報文化版專訪
作者 | Andrew Anthony
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18/aug/05/yuval-noah-harari-free-information-extremely-dangerous-interview-21-lessons
尤瓦爾·赫拉利:信息免費的想法是極端危險的
隨著新書的出版,這位暢銷書作者跟我們談論了虛假信息(fake news)、冥想和他與娜塔莉·波特曼的一同亮相。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出版了兩本暢銷書:《人類簡史(智人)》,研究了早期人類的發展歷程,另一本《未來簡史(人神)》,則思考我們將如何發展成為后人類。他的新書《今日簡史(為21世紀準備的21堂課)》,探索了今天的我們所面臨的困難。
問:你現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公共知識分子。這種國際知名度讓你現在有什么不一樣了嗎?
我的時間更少了。我現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參加大會,接受采訪,基本上都是重復我已知的內容,而去研究新問題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就在幾年前我還是個籍籍無名的教授,專門研究中世紀史,全世界有大約5個人會讀我的論文。所以相比現在,我寫一篇文章就可能有幾百萬人會閱讀,這還是很震撼的。總體上我還是很滿意的。每個人不僅想發聲,也希望被真正聽見。我現在有這么多聽眾,已經很榮幸了。
問:關于這個時代最緊迫的問題,你都是怎么挑出來的呢?
實際上這是我最容易下手的書,因為在與公眾交流的時候,它就出現了。這里面的內容,大部分都根據我在采訪、公開場合收到的提問而來。我的前兩本書講的是,人類長遠的歷史和人類長遠的未來。但你不能生活在歷史或未來里。你只能生活在當下。所以我如果不能帶著長遠眼光,來談談移民危機、英國脫歐或者假新聞,那對讀者有什么意義呢?
問:你認為對于眼下正在開展的生物和信息科技革命,它們將導致的結果,人們真的能理解嗎?
5年以前,AI還像科幻小說一樣。盡管至少在學術界和少數企業家那兒,注意到了AI的潛力,但在政治領域和公眾話語中,你還聽不到談論。幾個政府先意識到。我印象中,中國是最早意識到的國家。我覺得這源于他們在工業革命時期留下的國家創傷,沒趕上那班車,痛苦地被拋在后面。這次說什么他們也想在AI革命中躋身前列。去年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歐美國家也意識到了。目前全世界都在火力全開地進行AI軍備競賽,這是最糟、最糟的消息。
問:為什么大數據會給自由主義帶來特殊威脅?
假設你對自己的內在感受、思想和行為選擇擁有完全的權力,你以外的任何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你——自由主義正是基于這個假設而成立的。個人感受,所以稱得上生命最高權威,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也不可侵犯,由此有了“一切由選民說了算”、“顧客就是上帝”。然而,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說,自由意志其實并不存在,只是因為沒有人能讀取和操縱你的內心感受,所以似乎“自由意志”很有道理。但現在,神經科學領域融合了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個體的巨量數據能夠得以收集并高效處理,就意味著一個外在系統,將比我自己更懂得我的感受。從最近虛假信息大行其道,就可見一斑。
虛假信息一直都存在,這一次不同的是它可以為特殊個體量身定制,因為事先可以掌握個體的偏好。人們越是相信自由意志,他們的感受就越代表神秘的精神力量,他們就越容易被操縱,因為他們自己是不會懷疑自己的感受被外在系統改寫和操縱的。
問:你的寫作風格清晰、明了,但讀者是否依然會誤讀你?
是的,很多。這可以理解。有時只是因為他們并不想理解。有時是因為這些話題太新穎和復雜。我覺得光讀一本書不可能弄清楚所有問題。當科學家與大眾溝通時,有責任盡量表達得清晰明了。我也試圖用同樣的方式來寫作,但我不抱幻想每個人都能完全理解我。
問:你說過如果想要優質信息,就付好價錢去獲取。硅谷的格言卻說,信息渴望被免費,網絡新聞業界某種意義上也在遵循這條原則。這是否明智?
涉及到新聞業界時,信息免費的想法是極端危險的。如果到處都是免費的新聞,人們的注意力就完全被淹沒了。因此大眾的注意力就成了真正的商品。現在能引誘到你的注意力,接下來就可以賣給廣告商和政客諸如此類,那就制造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吧,罔顧事實和相關性。可能有一些虛假信息來自俄羅斯黑客的操縱,但更多的僅僅源于錯誤的引誘機制。編造虛假花哨的故事,卻沒有懲罰。我們情愿花錢買優質食品、衣服和汽車,那么為什么不買一點優質信息呢?
問:我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人類是否承受得住如此快速的變化?
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我最大的擔憂是心理層面上的——面對高速變革,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應變力。最近200年變化開始加速度。我奶奶93歲了,她還行。大致上,我們都撐過來了。但下一次呢,就不好說了。我們應該在建設人類心理應變力的資源上,做更多投資。
問:冥想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為什么它很重要?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理解現實的方法——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是其余這個世界,不帶任何故事、虛構和神話的。只觀察既有的現實。對我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分辨虛構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所以我的生活中冥想非常重要。但這因人而異。我這本書的最后一章比較個人化,講的就是冥想。我擔心大家誤以為我覺得冥想能解決前面提的所有問題。它的確能幫助應對壓力,但肯定不能救人類于水火。
問:九月份的時候,你怎么在倫敦和娜塔莉·波特曼一起出鏡了?
這個提議感覺很有趣。她不僅僅是個電影明星,也有科學和心理學的背景,是非常聰明的人。所以跟一個跨界的人聊一聊應該也很有意思。從她的角度看,事情會很不一樣吧。
問:你擔心人們會把你看做智者,或掌握所有答案的先知嗎?
是的,是一種擔心,特別是我并沒有什么答案,大多數答案都沒有。我對人們的這種傾向很熟悉,希望那兒有個人是全知的,我們只要跟著他/她說的做,就行了。但我絕對不是那個人。我希望人們不會把這本書當做21世紀絕對正確指南來讀,它只是一張問題清單。捍衛觀點之前,你不會知道答案。所以我們首先需要開始一場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