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某一天,坐在前面的同學在地上撿到一張卷子,于是就問是不是周圍的同學掉在地上的,但是唯獨沒有問我。
“你怎么不問我啊?”我說。
“肯定是不是你的,”他說,“上面一張畫都沒有。”
我:“……”。
后來逼格高了,于是將在不同地方的隨意繪畫稱作“涂鴉”。
求知欲很強的我,特別去網上查了一下“涂鴉”的意思,結果大吃一驚。如果“涂鴉”這個詞從廣義上講,就是隨意涂抹。但是從狹義上講,就是一種視覺藝術,也就是我們經常在街頭看到的“涂鴉”——很正經的事情哦,英文叫做Graffiti。
我吃驚的倒也不是這個,而是“涂鴉”本身這個詞并不是英文翻譯過來的,而是正宗的中文。出自唐朝人盧仝描寫其子胡亂作畫的詩句:“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于是后人將幼稚的隨意涂抹稱為“涂鴉”了。
我的涂鴉,始自小學。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一張紙上畫了《恐龍特級克賽號》(毫無保留的暴露年齡)里的大反派格德米斯的飛船。當時正在上課,好死不死的就被班主任看到了,班主任說:“畫的不錯啊。”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幾乎每個我用過的本子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涂鴉。這些涂鴉沒什么主題,但是代表著當時的心情(其實就是上課不聽講)。
不僅僅是本子上,就算是考試,我也會在卷子上畫兩筆。尤其是數學考試。
數學,這個從初中就開始變成人生中宿敵的科目,在歷屆考試中,是最節省印刷費用的(和語文英語比起來,卷子上簡直就是沒印什么東西),但是對學生的傷害,卻是最深的。在一團數學云霧中,考試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用五分鐘瀏覽完卷子,確定果然還是不會的情況下,繼而在選擇題里用近乎算命的方式勾選完畢,繼而開始無所事事。
可是,這樣一個無情的考試,非常人性化的給了一張草稿紙,于是,上面不再出現難懂的數字,而是一幅幅毫無目的與主題的涂鴉。
最干凈的卷子以及最飽和的草稿紙。
求閱卷老師的心理陰影面積。
其實任何的創作都是人類表達思維的方式,當然這不僅僅限于涂鴉。偶爾演奏樂器或是唱歌,抑或是跳舞和表演,都是人類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而這些方式的表達越接近大眾的內心,越能收獲更多別人的共鳴。但無論是怎么樣,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很多人都羨慕會畫畫的人,就像我會羨慕能演奏樂器的人一樣。其實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絢麗的表面,而是在這些技巧熟練之后,竟然可以將大腦中的抽象元素轉化為其他人也能看到和理解的東西,于是,我們稱之為“藝術”。
當然,我也不是藝術家,但我盡量向藝術家靠攏,畢竟,有藝術的生活才不至于乏味,有藝術的生活才不至于單調。生活其實和涂鴉沒什么兩樣,用手頭現有的東西,最大限度的去跟隨內心的感受。回過頭再看,全都是時間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