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一
夜讀佛教發(fā)展史,有一段文字值得玩味。
佛祖未成為佛之前,是印度的一位王子,當(dāng)時印度有上百個修行的教派,佛祖選擇的是苦行僧式的修行方式,他到處去宣揚(yáng)他的主張,但幾年下來,追隨者甚少,佛祖的教義不能傳播如同高廚燒了一席菜沒人吃一樣,佛祖陷入深深地痛苦中,于是他在菩提樹下不吃不喝打坐三年思索、領(lǐng)悟,有一天清晨,菩提樹葉上的一滴露珠落到佛祖的前額,并滾落下來,看著這滴在朝陽中閃著光芒的露珠,不一會,就被陽光曬干,佛祖突然悟道:一滴水若要讓他永不枯竭,只有把它放到大海里;我的教義要能讓大眾接受,必須走入世俗中!
從此佛祖放棄苦修,接受其他教派的教義、改進(jìn)修行方式,佛祖首先將皇后、王子、手下大臣、俑仆及妻舅、連襟等等度為信徒,并廣泛吸納社會各階層人士加入,不幾年成為印度第一大教派,其中的佼佼者后來都成了萬人敬仰的菩薩!
如是我聞:在世俗社會中,清高者往往曲高和寡;做一個世俗的人,從最親近的人、最熟悉的人那里開始,獲得幫助,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 ? ? ? ? ? ? ? ? ? ? ? ? ? ? ? ? 二
佛祖在弘揚(yáng)發(fā)展他的教義時,有一個特殊的人物加盟,使他備受手下弟子的非難,并且,給他的管理也造成了不少困惑。
此人出身富貴之門,平時喜歡享受,錦衣玉食,經(jīng)常不守教規(guī)約束,常常混跡于下層老百姓之中,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與人民群眾打成一遍;為人聰明,但又生性憊懶。但是,佛祖偏偏對他青眼相加,認(rèn)為他具備極大慧根。
果不其然,由于此人的皈依,吸引了大批大批的社會中下層百姓追隨,由于此人悟性奇高,故對佛祖的理念明了最快,傳播時闡述道理也最得當(dāng),故深為百姓喜愛,一時之間,其聲譽(yù)之隆,直逼佛祖,佛祖的信仰也因此人深入人心。
后來佛祖將他指定為未來五十六億六千萬年后佛祖的接班人,又稱來世佛。此人到中土演變成我們?nèi)巳硕贾獣缘恼煨ξ拇蠖菑浝辗?。彌勒身上體現(xiàn)一是慈悲、二是忍辱、三是寬容、四是樂觀,故深得修行者膜拜。
如是我聞:一個人可以改變一個組織。事業(yè)如此,家庭亦如此!
? ? ? ? ? ? ? ? ? ? ? ? ? ? ? ? ? 三
佛祖在其教派確立了主流教派的地位之時,像其他教派一樣是不吸納女信徒的,但佛祖很快發(fā)現(xiàn),世俗中女性與男性之比基本是一比一,這么大的信仰市場豈能放棄?
但受當(dāng)時世俗約束,男性不便向女性布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佛祖經(jīng)過晝夜思索,決定化身為女,以女身相,為廣大婦女說法。
從此,佛祖開辟了女性信仰的大門,頓時當(dāng)時印度社會女性從者如流,應(yīng)者云集。
但佛祖不能欺騙世人,佛祖是個男的呀,佛祖就把自己的真身像顯現(xiàn)在化身女身相所戴的頭冠上。
歲月流轉(zhuǎn),到了中國,佛祖的女身相就漸漸演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觀世音菩薩!
如是我聞:在現(xiàn)實(shí)中求變,變則通,通則達(dá),達(dá)則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