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送兒子去上鋼琴課,路過一所小學,看到墻上掛著一塊很醒目的牌子,上面寫了一句話是: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這句話卻讓我久久難忘!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這是一句多么樸素而動人的教育真理。可是又有幾所學校做到了這一點,又有幾個家長做到了這一點呢?就拿我來說吧,雖然讓兒子學鋼琴并不是為了讓他成名成家,但還是會在他練琴不刻苦,不操心,經常出錯,上課經常被老師批評而大發雷霆。雖然嘴上說一次考試不代表什么,但還是會因為兒子成績稍微差那么一點,心里就有些惴惴不安。雖然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但還是會在他調皮,貪玩時忍不住責備他不多做些有意義的事。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呼吁了很多年,可事實是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沒有我們上學時輕松,也沒有我們當孩子時幸福,現在的家長也沒有過去的家長好當。現在兒子一辦手抄報,我就必須親自出馬,一是他自己做太費時間,二是他做得實在不夠美觀。相不中他畫的畫,我就問你們上美術課都開什么了?相不中他寫的字,我就想起自己上小學時是有書法課的,特別是毛筆書法,老師會用紅色的墨水把你寫的好的字或筆畫圈出來,那個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老師能多在自己的習字簿上多圈幾個紅圈圈。很多學校該開的課程不開或者是象征性地列在課表上。一到考試臨近,首先想到的就是壓縮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這些似乎無關緊要的課。孩子們的音樂才能,美術細胞等需要額外上課外輔導班才能得以培養。盡管小學的課堂幾乎被語數外占滿,但是你會發現上了初中以后,仍有很多孩子的這幾門功課停留在很低級的水平。為什么學習了那么久,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呢?這很值得我們思考。其實,孩子們小的時候,求知欲是很強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學習卻越來越提不起興趣,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不僅是教育方式,包括教育內容,教育評價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前一段時間,網上有關北大學生吳謝宇殺母一事讓我的內心沉痛了好久。一個曾經讓親人,讓母校引以為傲的,被稱之為品學兼優的學霸,何以走上了殺害母親的不歸路?我想,這件事情足以引起我們的警醒:我們到底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會經常發現在我們的班里有一些孩子,成績很好,但也只是成績好!這當然不能怪這些孩子,因為當我們的整個教育大環境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們又怎能期待有更好的結果?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張圖片,在一個小嬰兒的床前擺著一塊高考倒計時牌,上面寫著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多少天!很多人看過之后都會哈哈一笑,可我在笑了之后就再也笑不出來。我們的孩子不就是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一點點被高考綁架了嗎?我們整天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設想孩子不能上好的小學,好的中學,好的大學,該怎么辦?焦慮的情緒始終籠罩著孩子的成長,誰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所以拼了命地幫助孩子出類拔萃,沒有人問問他愿不愿意!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多么美好的愿景,真希望我們的社會能讓我們的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