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變》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改變。幾乎所有的改變都是理性和感性思想斗爭的考驗。
心理模型
有一種心理模型店,叫【大象與騎象人】,基本原理: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分,造成人們常陷于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爭戰中。阻礙我們進行改變的重要原因,是我們希望變革的理智思考與已經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兩者互相牽制使得我們難以做出改變。
人類的情感與理智,就如大象和騎象人:騎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卻不聽使喚仍在原地躑躅不前。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對待孩子讀書這件事的理性與感性的較量。
理性告訴我,應該好好陪孩子讀書,培養他閱讀的習慣,每個月都定了陪孩子閱讀或講故事的計劃,卻沒有作出具體步驟和規劃,于是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持續性和規律性,甚至連孩子想讀書時,我都因為手上有自己想做的事而推辭,總想著等會忙完陪他一起讀,一等再等,結果可想而知。
昨天聽瞻晶明老師說他兒子還沒有出生時就天天給他講故事,十五歲就開始寫小說了。一個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如此之大,這再一次激勵了我,于是查閱了關于孩子閱讀得相關文章,意識到:孩子1-6歲在每個階段都有文字敏感期,早期的閱讀習慣更容易培養,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且此時沒有壓力,更是一種享受,應該用充裕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怎么騎好心中這頭大象,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呢 ?
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
自己先養成成閱讀的習慣,才能更好的影響孩子,和孩子一起行動。加入小灶群后,正在慢慢培養閱讀的習慣,還需要不斷的加強和完善。
二,選擇有趣味的手繪繪本。
雖然電子書很方便,但對于兒童來說,紙質書更適合孩子精讀,避免視覺疲勞和快速的泛讀。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選擇適合孩子的繪本,圖文并茂,更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三,創造有趣的讀書環境。
選擇一個空間單獨作為孩子的讀書的地方,空間不需要太大,光線要充足,放好小書架,孩子可以自己隨意拿放,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四,縮小改變幅度。
一次不要讀太多,可以設置鬧鐘,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定量閱讀。
五,高質量全情投入。
陪伴孩子讀書,家長的陪伴很關鍵,小的孩子可以跟讀,大點了可以互換角色共讀。
孩子培養一個習慣很容易,孩子的記憶力更強,適應性也強,每天不間斷的陪讀是關鍵,不能因為沒時間或者其他理由不陪伴孩子讀書。現做如下具體規劃:
001先購買《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繪本,后面再確定買哪些。已下單。
002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讀書30-60分鐘。剛才陪孩子讀書,他還是很感興趣,已安然入睡。
003整理出孩子的讀書空間,教孩子整理書籍,避免亂扔亂放。
004周末白天可以抽更多時間陪孩子讀書。
通過上述方法做出改變,孩子的改變和進步應該能慢慢打敗自己心中那頭桀驁不馴的大象。用心陪伴,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