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情緒好不穩(wěn)定,特別負能量,討厭這樣的自己。你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壓制住情緒?”
不知是第幾次收到這樣的留言了。從何時開始,“正能量”竟然成了一種正義,如果一不小心情緒不好、負能量了,仿佛就要被全世界拋棄。
遠在“正能量”這個詞語開始流行之前,就流傳著很多有關(guān)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勸世警言,比如“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道理誰都懂,但情緒總是鋪天蓋地翻卷而來,絲毫不講道理。于是,又帶著內(nèi)疚、自責(zé)、羞愧,去尋找新的神奇法門,想著終有一天,可以修煉到一招搞定情緒。
在某種程度上,“正能量”的殺傷力不亞于道德綁架,規(guī)定了我們必須以滿面笑容來應(yīng)對千變?nèi)f化的世界,不管發(fā)生了多么虐心的事情。
否則,就是不積極、不陽光、不正面,不招人喜歡,連整個人生都是可悲的。
做一個不那么“正能量”的人,究竟意味著什么?
不苛求自己。
一個對情緒敏感的人若想平安順?biāo)斓厣睿ㄒ坏姆椒ň褪遣缓颓榫w對抗。
從這個角度看,“受不得委屈”并不是件壞事。如果心里的不舒服都能直接表達出來,情緒就不至于被壓抑在潛意識或身體里,長年累月地發(fā)酵。
前段時間工作前所未有地忙,也因為內(nèi)心強烈抗拒,而經(jīng)歷了情緒的震蕩。
糾結(jié)抱怨了大約半個月之后,忽然在某個瞬間心地澄澈,體驗到了全然接納的喜悅。
這份喜悅完全不同于被雞湯文、雞血文催出來的亢奮狀態(tài),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斷掉了縈繞心頭的妄念。
如果是在一年前,面對這樣的境遇,十有八九又會萌生去意,試圖重新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而這次,情緒傾瀉過了,心也隨之寧靜起來,就像狂風(fēng)暴雨之后,天地?zé)ㄈ灰恍隆?/p>
其實,發(fā)泄也可以是一種凈化,前提是不要懼怕發(fā)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負能量”。
當(dāng)然,下次情緒該來還是會來,也并非人力所能壓制。
不拯救別人。
有位妹紙說,每當(dāng)她情緒不好的時候,男朋友就用盡方法想讓她開心起來。
她知道他是出于愛和關(guān)心,但就是領(lǐng)受不了。本來自己呆一會兒就煙消云散的情緒,在他的不斷“刺激”下反而愈演愈烈。
在一次吵架時,男友終于大爆發(fā):“我每天像傻子一樣逗你開心,你為什么就不可以正能量一點!”
執(zhí)著于“正能量”時,往往會忍受不了身邊人狀態(tài)不佳,逃避、攻擊和拯救是三種常見的策略。其中,試圖拯救對方,對關(guān)系的破壞最大,因為這隱含著想從根本上去矯正別人的欲望。
而且,一切都在“為你好”的名義下進行——
我對你這么好,費盡心思地幫助你,你為什么就不能陽光一點、快樂一點,忘掉那些不愉快呢?
寧可對方是個時刻保持微笑的玩偶,也不愿看見Ta真實的淚水。就像小孩子大哭時,家長在旁邊呵斥:“哭什么哭,羞死了!”
若是放下對“正能量”的執(zhí)著,當(dāng)對方心情低落時,一個擁抱,一段安靜的陪伴足矣,并不需要費力不討好地做許多努力。
說到底,“正能量”不過是人類諸多狀態(tài)中的一種,并沒有絕對的正確性,也擔(dān)不起那么多的執(zhí)念。
強裝出來的“正能量”,就像用膨大劑催出來的瓜果蔬菜,看似光鮮,卻早已失去了本味。
在每個當(dāng)下,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比什么情緒管理的方法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