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畢業的時候投過幾份簡歷?
簡歷投到大公司連面試的機會都爭取不到?
好不容易得到面試的機會又沒了下文?
不是你不夠優秀,
是社會根本就對職場新人有偏見。
臺灣104希望基金會做了一個實驗,
邀請7位職場精英對幾份匿名簡歷進行評判。
大家基本對這些簡歷不認同,
說不會用他。
缺乏工作經驗,
學歷不夠好,
頻繁換工作在管理者看來都是短板。
而簡歷主人的姓名揭開后,
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A李安
B世界面包冠軍師傅吳寶春
C履歷來自他們的女兒,朋友,同事。
這份25歲的簡歷是他們沒有成就之前的。
我和很多企業家朋友聊過,
他們都不愿意起用新人,
原因就是年輕人剛畢業的兩三年里,
沒有工作經驗,公司把你培養了,
你學有所成跳槽了,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所以企業家們都不愿意做職場里的黃埔軍校。
還有老板抱怨大學生眼高手低什么也不會,培養成本太高。
有誰天生就什么都會?
企業家、大導演、工程師都是后天培養才能成就的。
導演李安是1954年出生的,
他說1978年準備報考美國伊偌大學的戲劇電影系時,
父親強烈反對,自己卻一意孤行。
25歲的時候大概是1979年,他應該在美國念書,
準確地說還沒有正式出道。
最痛苦的經歷是拿著一個劇本,
兩個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
一次次面對別人的白眼和拒絕。
國際大導演年輕的時候尚且只是璞玉,
何況普通人!
所以年輕人有無限的可能,
只是企業不肯給他們鍛煉的機會。
老板為什么覺得無人可用?
前幾天有個老板朋友和我說
他因為一個員工氣到吐血,
感嘆招個靠譜的人怎么這么難?
事情是公司做一個活動,員工收到指令執行的是A方案,
可是老板晚上就自己改了B方案。朝令夕改,
消息經過總監經理再傳達到員工那里
卻變成了還是執行A方案。
活動執行不到位,老板自己氣到吐血。
員工挨罵也很委屈。
其實不是你招不到靠譜的人,
是你自己就不靠譜!
我和他合作的過程中就經常被他朝令夕改的決定搞到崩潰!
明明談好要我找媒體來給他宣傳,
當我找好了一大圈電視臺記者、報社記者后他又說不做了。
我又要和記者朋友們說對不起,明天的采訪取消了。
這事不僅浪費我的時間還讓我得罪了很多媒體朋友。
作為老板,員工犯錯你要先反省自己。
是不是你的管理松散?
是不是你朝令夕改?
是不是你沒有充分放權?
就是因為你不給年輕人統籌的機會,
所以才覺得整個公司都沒有你信任的人,
公司辣么大,你卻覺得無人可用!
自己培養的員工最忠誠
小蘭是我的室友,一名大專生,
剛來廣州的時候因為學歷低面試經常碰壁。
后來到一家大公司做前臺,領導看她還挺認真,
做事拼盡全力,就調她去了市場部,
她總是最早一個到公司最晚一個離開公司。
吃過學歷的虧,她又利用業余時間自考了本科的文憑。
現在她已經是這家公司的市場總監,年薪30萬。
一個大專生畢業三年可以做到總監,
公司還沒有先例。
小蘭說這要感謝公司領導給機會,
后來再有公司高薪挖她,她也不走。
她說如果不是老板栽培,我就沒有今天!
你給了年輕人成長的機會,
年輕人有成就了也會回報公司。
而且自己培養的員工肯定比你高薪挖來的忠誠度更高!
你的偏見會束縛他們的無限
很多企業家覺得年輕人沒有經驗,
其實沒有經驗本身就是最大的優勢,
一張白紙才能畫出最美的圖案。
沒有經驗的新人很容易打破常規創造奇跡。
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奪冠與郎平敢于起用小將分不開,
2014年開始,郎平就對朱婷、楊方旭、袁心玥
這些不滿20歲的新人委以重任。
奧運會金牌證明郎平是對的。
中國有句古話:
自古英雄出少年。
沒有經驗才會敢闖敢干,
才敢于打破舊的商業思維。
社會的輿論很容易給年輕人貼標簽,
動不動就出來一篇文章90后不好管理、不受控制,
沒有職業素養。
臺灣這個實驗視頻最后一句話說得好:
今天你是否因為履歷沒有份量而找不到工作?
你的履歷可以沒有分量,
但是你的努力必須夠分量!
各位老板不要再抱怨25歲的年輕人不好用了,
是你根本不會用!
我是米婭,原南方都市報的資深營銷顧問。曾經的體制內游刃有余的媒體人,回答你所有的職場問題。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已經盡力聯系作者,對著作權有異議的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