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無意識的在尋求平等或心理上的公平,在理性上又承認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于是不同的人就選擇了天平的不同端,有的不斷強大,有的卻繼續淪落。
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人生的態度。
生活太過豐富和復雜,我們不可能輕易找到一個評判的標準,卻可以從對工作的態度和投入程度上一窺高下。四種態度分別對應四種人:1、對八小時負責;2、對任務負責;3、對結果負責;4、對愿景負責。
對八小時負責。這種人時刻在感恩和祈禱著時間快速流逝,只要能夠確保工作時間“無災無難”就萬事大吉,遇到年節紀念日等特殊情況,他們還會提前溜之大吉,甚至對八小時也打折扣;
對任務負責。這種人往往事務主義,只要接到任務,他們想得只是如何快速完成,例如讓其買五斤蘋果,他就會匆忙趕到商店,把要求一說“來五斤蘋果”,付錢、拿貨立刻回去交差,至于蘋果的價格、蘋果是脆的還是面的、紅的還是青的、甜的還是酸的、賣相是好是壞,則統統與其無關,因為“你交代給我的任務我完成了啊。”
對結果負責。這種人比第二種人好點,他會把第二種人沒有做到和想到的都做好,會把任務和結果都告訴你,你會覺得很踏實、放心;
對愿景負責。這種人不需要督促和過多指導,他不會等到蘋果沒有了才去等待下達任務去購買。他會根據習慣或慣例對這件事進行時刻的維護和協調,就像給自己買東西一樣的專注負責,你根本不用對他進行思想教育和過多溝通。
以上幾乎可以囊括所有人對待工作的心理和行為,當你抱怨工資低、待遇差的時候,你可以對比下你是第幾類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無差別心才是對待這個世界的正確態度,你想要公平,首先你需要自己做到公平。
優秀是一種習慣,烏鴉的叫聲不好聽,它想換個地方,它的聲音就會受人歡迎?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知易行難,心理的感覺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你是哪種人,你就得到哪種反饋,世界還是比較公平的,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這是不是更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