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這家媒體
發(fā)表這篇文章的叫香港“蘋果日報”,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家媒體——熱愛傳播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具有轟動效應的名人八卦,并且有選擇的報道內(nèi)地新聞。它的立場是支持受政府最低限制的經(jīng)濟自由主義、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因此,它不具備媒體該有的中立性這一特質(zhì),著重渲染或放大個人的主觀意圖,以調(diào)動大眾的情緒。
香港居民的支付習慣
既然涉及支付寶在香港使用,有必要了解一下香港居民的使用習慣。目前,香港居民習慣使用現(xiàn)金、信用卡和八達通進行支付。早在上個世紀,信用卡在香港就非常普及;八達通卡是香港普通使用的生活卡,支持公交、地鐵、商超、酒店等各種消費場所,使用八達通卡能享受優(yōu)惠,且充值方便,支持儲值卡或信用卡自動充值,而且,幾乎支持八達通卡消費的店鋪都可以充值。該卡最高能充值1000港幣,能滿足各種線下小額支付場景。
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場景,并未能顛覆香港當?shù)鼐用竦闹Ц读鞒蹋皇菍⒖ㄟ@一介質(zhì)變成了手機。而且,支付寶和微信在香港的支付牌照僅包含線上支付(微信支付還包含個人P2P轉(zhuǎn)賬業(yè)務),未包含商戶掃用戶的付款碼等線下支付。
所以,支付寶和微信進軍香港,對當?shù)鼐用駚碚f,線下小額支付的方式并未能顛覆八達通等現(xiàn)有的支付方式。
內(nèi)地居民的支付習慣
很明顯,在我們了解香港支付習慣的時候,這家媒體的編輯并未深入了解內(nèi)地居民的支付習慣。2012年移動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各種終端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極大的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如社交、購物、咨詢、技能教育等,由此我們進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的日常生活所需都能通過智能手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解決方案,智能手機幾乎成為了我們?nèi)粘I钪械囊徊糠郑缬半S行。
與此同時,在智能手機上安裝支付寶支付、微信等第3方支付APP,不但讓我們足不出門就能買到心儀的物品,而且線下支付通過智能手機也能完成,所以大眾出門不用帶現(xiàn)金、不用帶多張實體卡成為了一種趨勢。大家在手機上出門通過微信聯(lián)系友人,通過第3訪支付APP完成購物、通過點評、旅游APP找到好吃好玩的地方,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配套如此完善,我們由此進入了無現(xiàn)金支付時代。
支付習慣不一樣不應成為指責的理由
通過支付寶支付的本質(zhì)也是需要先將借記卡或信用卡綁定支付寶,所以,使用支付寶支付并不意味著沒有信用卡、無法積累信用分。我們提前享受著移動支付的便利,不論名下有多少張借記卡或信用卡,不用隨身攜帶卡片,與支付寶或微信綁卡即可使用,而且,通過移動支付積累的信用分,能完成很多場景的實名信用校驗,所以,第3方支付綁定信用卡交易,不但能給信用卡提額,還能雙重積累信用。
民主社會強調(diào)人人生而平等,沒有所謂的“上等人”,大家不一樣的地方只是習慣不同而已。面對媒體如有如此挑釁意味的文章,大家能理性看待,說明已看透了本質(zhì),只是習慣不一樣不應成為指責的理由。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Tina說”,關注可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