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最為關鍵的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迫切需求和內在要求,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五千年文明,農耕為始;鄉愁,是每個人對田園的向往。中國的發展,從農村田園開始,也必將回歸農村,振興農村。產業興,農民富,村莊美,這番景致中,有綠水青山蘊藏的勃勃生機,有產業造血帶來的無限憧憬,更有鄉村振興舒展的長長畫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不僅要塑形,也要鑄魂。如此,曙光才能在田埂上跳躍。
以“思想”成功為榮幸,厚植鄉村文化生活的“土壤”。以文化為堅守,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文化底蘊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讓農村居民分享越來越多的優質文化資源。
以“人才”成長為責任,澆灌人才隊伍建設的“幼芽”。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基石。以人才為動力,“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干事創業的關鍵資源。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做好鄉村振興“后半篇文章”,必須找準新時代鄉村人才工作坐標系,把鄉村人才培育好、使用好,使之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發展鄉村產業的“領頭雁”。多渠道“尋賢納士”,讓鄉村人才“聚”起來,要像抓高精尖科技人才一樣抓鄉村人才,促其“破土而出”。全方位“強筋健骨”,讓鄉村人才“壯”起來。鄉村人才大多來自基層一線,有一技之長,但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等短板,要加強人才培育,促其茁壯成長。同時建立健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以“共同富裕”為使命,灑落科技帶動生產的“陽光”。以科技向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各地搶抓“新基建”新機遇,緊緊依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推進鄉村振興。科技賦能農村能源轉型,推動村光伏發電項目,護航糧食安全“中國芯”,提升耕地治理效能,創新推動農旅、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等等,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各地以鄉村治理數字化智能化,跑出全面振興“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