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 Day15
第四章 基因機器
本章將論述行為,生存機器的動物分支廣泛利用的那種快速動作。
第一部分 講解行為
動植物中都有行為,行為具有快速的特性,作為植物,會動,但是比較緩慢,且行為是不可逆的生長;而動物,則發展出種種活動方式,其動作是可逆的,可以無數次重復。動物發展用以進行快速動作的部件是肌肉,人們對于肌肉如何通過分子進行活動的方式,知之甚多;而作者則對“我們如何控制肌肉收縮的時間和速度”更加感興趣。
生物計算機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或所謂的神經元。(此處通過數字計算機,機械等原理來講解肌肉的活動方式)多數動物類群都有神經元,在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她們可能老早就發現了神經元,后來被所有的的種群繼承了下來,也有可能是分幾次重新發現的。
從根本上說,神經元不過是一種細胞。和其他細胞一樣,有細胞核和染色體。但它的細胞壁卻形成拉長了的、薄的線狀突出部分。通常一個神經元有一條特別長的“線”,稱之為軸突。軸突通常由多股集束在一起,構成神經的多心導線。這些軸突從軀體的一部分通向其他部分,像電話干線一樣傳遞消息。其他種類的神經元具有短的軸突,它們只出現于我們稱之為神經節的秘籍神經組織中。如果很大的神經元,它們也存在于大腦里,與計算機類似,都可以分析了復雜模式的輸入信號并參考了存貯的數據之后,都能發出復雜模式的輸出信號。
大腦對生存機器做出實際貢獻的主要方式在于控制和協調肌肉的收縮。為達到這個目的,它們需要有通向各個肌肉的導線,就是運動神經。但對基因的優先保存來說,只有在肌肉的收縮時間和外界時間發生的事件具有某種關系時才能實現。自然選擇有利于這樣一些動物,它們具備感覺器官,將外界發生的各種形式的有形事件轉化為神經元的脈沖碼。大腦通過被稱為“感覺神經”的導線與感覺器官相連。
為了在各種外界事件發生的時間與肌肉收縮的時間之間建立起更復雜的間接聯系,需要大腦的某種功能作為媒介物。在進化過程中,一個顯著的進展是記憶力的發明。
第二部分 行為的特征
生存機器的行為一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明顯的目的性。作者指的是生存機器的行為和人類的有目的的行為更為類似這一事實。現代生存機器之中至少有一種已經通過進化的歷程,使這個目的性逐漸取得我們稱之為“意識”的特性。例子,瓦特離心調速器,所牽涉的基本原理是負反饋的原理。
作者使用導彈以及計算機下棋這兩個例子解釋基因如何“控制”行為的含義的理解。基因也控制他們所屬生存機器的行為,但不是像直接用手指牽動木偶那樣,而是想計算機的成員一樣通過間接的途徑。基因所能做的的也只限于事先的部署,事后生存機器在獨立操作時它們只能袖手旁觀。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時滯造成的困難。基因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發揮作用的。這本來是草種世界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但必須假以時日才能見到成效。
關于行為的最重要一點是行為的快速性。用以測定行為的時間單位不是幾個月而是幾秒或幾分之一秒。基因智能竭盡所能在事先部署一切,為他們自己建造一臺快速執行的計算機,使之掌握基因能夠“預料”到盡可能多的各種情況的規律,并為此提出“忠告”。但生命和棋局一樣是變幻莫測的,基因對生存機器的“指令”不可能是具體而細微的,它只能是一般的戰略以及適用于生計的各種訣竅。
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中,對未來作出預測是有一定風險的。生存機器的每一決定都是賭博行為,基因有責任事先為大腦編好程序,以便大腦做出的決定多半能取得積極成果。在進化的賭場中,使用的籌碼是生存,嚴格說來,是基因的生存。有必要對各種可能性的的是盡興某種形式的權衡。但我們當然不一定認為這些動物在有意識的權衡得失。我們只要相信,如果那些動物的基因建造了靈敏的大腦,是他們在堵住中往往成為贏家,那么,作為直接的后果,這些動物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就更大,這些基因從而得到繁殖。
第三部分 基因如何對未來做預測
一個賭徒必須考慮3個主要的數量:賭注,機會,贏款。(第九章 有關于動物屆賭注的介紹和動物行為)
基因如何對未來做預測這個帶有更大普遍意義的主題
解決這個難題的第一個方法是預先賦予生存機器以一種學習能力。一方面如果你碰巧坐了某件事情之后便出現了不愉快的情況,切勿再做這種事情;另一方面,重復做為你帶來好處的任何事情。基因采用這樣的一種編程方式的好處,就是可以大大削減必須納入原來程序的那些詳盡的規則,同時可以應付事先未能預見到細節的環境變化。同時仍然需要作出某些預測。
預測未來的一個最有趣的方法是模擬。
模擬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自己要作出一個困難的決定,而這個決定牽涉到一些將來的未知量,你也會進行某種形式的模擬。你設想在你猜去各種可供選擇的步驟之后將會出現的情況。你在大腦里建立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并不是世上萬物的縮影,它僅僅反映出依你看是有關的范圍有限的一組實體。你可以在心目中看到這些食物的生動形象,或者看到并操縱它們已經概念化了的形象,你的大腦可以利用這個模型來預測可能發生的事物。
模擬能力的演化似乎終于導致了主觀意識的產生,生存機器最重從主宰它們的主人即基因哪里解放出來,編程有執行能力的決策者。大腦不僅負責管理生存機器的日常事務,它也獲得了預測未來并作出相應安排的能力。
動物的行為,不管是利他的還是自私的,都在基因控制之下。這種控制盡管知識簡介的,但仍然是十分強有力的。基因通過支配生存機器和他們神經系統建造的方式對行為施加其根本影響。但此后怎么半,則由神經系統隨時作出決定。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腦則是執行者。但隨著大腦的日趨高度發達,它實際上接管了越來越多的決策技能,而這樣做的過程中運用諸如學習和模擬的技巧。這個趨勢在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將會是,基因給予生存機器一個全面的策略型指示:請采取任何你認為是最適當的行動以保證我們的存在。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物種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進化是一步一步通過基因庫內基因的差別型生存來實現的。舉例說明如何繼承利他行為的例子,蜜蜂的腐臭病,揭蓋基因。說明一系列的化學連接可以證明基因的學習過程,以及基因在對它們共有的生存機器施加影響時是“合作的”。
第四部分 表面的利他行為促進基因生存的方式
生存機器最感關切的是個體的生存和繁殖,為生存機器作出各種決定的大腦也是如此。其中一種行為為聯絡(communication),在利他行為和自私行為時必須再次設計這種行為。
一個生存機器對另一個生存機器的行為或其神經系統的狀態施加影響的時候,前者就是在和后者進行聯絡。這里的影響是指直接的、偶然的影響。許許多多生存機器的行動,通過影響其他生存機器行為的間接途徑,來促進其自身基因的利益。
每當一個聯絡系統逐漸形成時,這樣的風險總會出現:某些生物利用這個系統來為自己謀私利。從一開始,一切的動物聯絡行為就摻有某種欺詐的成分,因為所有的動物在相互交往時至少要牽涉某種利害沖突。
自我總結
讀到現在,這本書蠻久的,來來回回的翻,想在書里自己跟上作者的邏輯,想自己總結出來,可是總是過一會兒就需要再翻到前面去看,可能有翻譯的問題,讀起來有些理解上有偏差,但是至今為止,保持著跟作者相同的步調去理解他為我們構造的邏輯里。
本章一樣在開頭提出了論點,然后根據論點來引出自己的觀點并去證明他,其中引用了不少例子,動物的植物的,或多或少幫助理解了論點的含義。也同時重新整理自己的原油觀念,比如動物之間的聯絡行為,尾巴的晃動,鳥的叫聲,也許并不簡單是為了告知對方傳遞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欺騙。而所有的這些行為的出現,不過是為了生存和繁衍,這個生命的主題。
對生存機器還有點理解上的偏差,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理解也慢慢的解開一層層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