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戚家的一個妹子今年大學畢業,到處找工作。先后考銀行、公務員,應聘過教師,做了一個星期的職員,這兩天又開始準備事業單位的考試。
因為我輔導過一些體制內人員的考試,于是她打電話過來讓我給她指導指導。我答應了。她是個聰慧的姑娘,我給她制定了學習計劃,并把復習要點告訴她。結束后,我們閑聊了幾句。
她說她本來想去外面闖闖,可是在北京工作了一個星期就被老媽拽了回來,說外面工作壓力太大。后來在省城找了一份工作,她媽媽又嫌人家公司太小,沒有發展前景,不讓去。
我問她:那你有什么想法呢?
她說:我也不知道啊。我想去大城市見識見識,可是聽別人說壓力太大;在二三線城市吧,企業一般都不太景氣;留在小城的體制內吧,又有點不甘心。
我說:那你應該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分析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最后再決定你要找個什么樣的工作。不要像《小馬過河》里的小馬,總是聽別人說,靠別人的經驗選擇自己的生活。
我們總要給自己找個方向再做選擇,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命運不會時時垂青一個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就像你現在,一會考這個一會應聘那個,精力太分散,成功的幾率會小很多。
02
我先前有個同事濤,他名校研究生畢業,因為家里就他一個兒子,父母堅持讓他回到小城,于是他考了小城的公務員。
因為高學歷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單位領導很重視他。一次會上,領導把一個很重要的調研任務越過他的主管領導和科長直接交給他。他也很有信心,覺得是大干一場的時候了。
可是,調研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他跟科長請示可否和科里的同事一起去,科長不同意;調研需要其他單位配合,他跟主管領導請示,看主管領導是否可以幫助協調,主管領導百般推諉;最后,他好不容易做完的調研項目,經費辦公室卻不給報銷,理由是調研項目沒有提前備案。一般的調研需要通過科里申請、備案、主管領導審批、單位領導簽字的正常程序。
雖然調研得到了單位領導的大力贊賞,但他卻冷了心。他說,我知道,我越級了,可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走,這個調研又會像往常一樣浮于表面,就是走走過場而已。這些真實情況根本挖掘不出來啊!
他渾渾噩噩的在單位呆了兩年,而后毅然辭職,去了中部城市的一家大型企業。據說,三年的時間里,他從一個普通職員成了項目總監。
穩定的體制并不適合所有人,除非你做好丟棄你的專業和磨平你的棱角的準備。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大城市的巨大壓力下站穩腳跟。你要有自知,要有準備,人不可能在試過一個又一個的職業后才找到自己的定位,那走的彎路就太多了。
03
古希臘有這樣一句格言:“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在成千上萬的招聘面前,在一個又一個招錄考試面前,在七嘴八舌的經驗面前,我們往往會喪失自己的主動權,盲目地被大眾觀點驅動著走,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隨波逐流,卻忘記了問問自己內心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就業季,你首先要問問自己的心,想做什么,想去闖蕩遠方還是想蟄伏于穩定的家鄉,想去投身市場實現自己的價值理想還是想走向體制內的四平八穩。
“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只會掉到兩把椅子中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所以明白自己的選擇很重要。
然后衡量自己的價值, 能做什么,綜合考慮自己的專業、性格等因素,找出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然后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
最后,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記住,“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只要你選定了方向,就朝著它努力,終有一天,你會驚異地發現:原來真的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