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思

本周末順利到澄江潛水,繼續練習下潛技術,雖然很累,但是過程中的很多片段讓我想了好多小問題,發散性思維比較雜亂,沒有系統,只能暫時整理成小片段。

壹——留白間隙的選擇

看了007一位戰友關于“日觀”的文章受到啟發后,我開始嘗試學著放下手機靜靜的觀察身邊的人,毫無例外的,每個人都拿著手機沉靜在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為確切的說,是通過自己的手機通往更為遙遠的外界,而這個外界可能是千里之外某個國家的新聞,可能是親朋好友的旅游目的地,可能會是哪個游戲世界里的激烈搏殺等等,卻唯獨不是身邊這個幾十米范圍內,目之所及、觸手可得、真實鮮活的3D真人現場。這份對身邊人習以為常的冷漠充斥在空氣中,讓人們漸漸變得無法從身邊的人、事、物中找到一份趣味與美好。一旦人們放下手機,會變得無所事事,局促不安,而真相是,當有人試圖放下手機,回到身處的真實世界時,卻往往有種被現實孤立,得不到全心全意彼此交流的待遇而倍感落寞與失措。

最讓我遺憾的一點是,大部分人似乎已經失去了好好看看身邊世界的那份閑心和意識。

“井然有序的桌椅排在俱樂部里,桌上的蘋果、水杯、零食隨意的放著,營造出一個放松的氛圍;準備下水的潛水員專心的打著自己的裝備,有的清談著自己之前下潛的某個小島看到的各種神奇生物,有的正費勁的穿著潛服,手、腳、臉都被擠壓變形,好不容易裝備就緒一種大功告成的喜悅感立馬形于色;不遠處綠樹成蔭,小鳥在樹梢上起起落落,偶爾散步路過的游人投來或驚奇或羨慕或費解的目光,不時有小朋友穿著泳衣拿著沙灘玩具跑來跑去,雖然不知道他們樂個啥,但那高興勁兒會讓你覺得他們正在天堂里玩耍,你會不忍驚擾他們的喜悅…”

我就那么靜靜的看著大家,看著身邊正在發生的一切,那份久違的愜意與悠閑讓我靜悅其中,可不免心生失落,我無法言說這份享受,也就無法與大家分享,大部分的朋友們似乎已經失去了那份靜觀悅己的能力,“放下手機局促,拿起手機尋樂”成了一種新常態。

很多人愿意花大把錢,于百忙中擠出幾天時間到湖海邊或者山林里發呆放松,卻遺忘了從身邊環境里尋得愜意,失落了那顆于尋常生活里享受閑情逸致的閑心,喪失了那份在鍋碗瓢盆的平淡中參出禪意的能力,缺少了于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亦能找到琴棋書畫詩酒花里的情趣。

貳——優秀的人做什么都出類拔萃

帶我歡樂潛的各個潛水長,那嫻熟的技藝,頂尖的中性浮力著實讓我佩服,閑聊后才發覺,他們DM的身份,僅僅只是周末休閑自己玩耍的一個選擇而已。除此之外,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職業,有一位是做了二十多年的注冊會計師,辭職出來打算專心玩幾年,然后重新開一家自己的事務所,有一位是甲級醫院里醫術過硬、沒幾年就能晉升為主任醫師的骨干醫生,有一位是自己創業,經營著一家銷售汽車與保險的公司負責人等等,經過了解你會恍然大悟,優秀的人到哪里都優秀,做什么都出類拔萃,他們涉足一個領域就能夠成為那個領域的頂尖高手。

所以,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的不公平,對有些人來說,優秀是個需要耗時多年才能培養出的好習慣,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優秀就是他們工作、生活、休閑里的一種常態。同樣的,世界也是如此的公平,認真專注與刻意練習,永遠是每個人成就自己理想王國的奠基石與通行證,哪怕別人的高塔早已筑成,自己只是剛剛起步,可時間和持續踐行都會如實跟你闡述一個事實:一旦邁步,終會到達。

叁——慢才是快,少即是多

由于自己特別心急,什么都想要做好,越是著急就越容易慌張。尤其在水下,這一點就特別明顯,越是用力快速的踢腳蹼,不但體力耗盡的快,距離也沒有多遠。只有當自己內心平靜,放松下來之后,學著魚游的速度,慢慢且規律的踢動腳蹼,控制好中性浮力,不但一下子可以游很遠,而且基本不消耗體力,既不容易累,而且身心悠閑自在,實在是一大享受。

在水里,慢,反而是提速的前提,心急火燎的快才是制約速度的元兇。

有時候在海里,我什么都想看,既想看各種魚風暴,又想看漂亮的珊瑚,還想看各種又萌又可愛的海兔,而最終的結果便是,我什么都想看,結果任何一個東西我都沒辦法好好欣賞,心猿意馬看著這個想那個,尤其在水里頻繁的扭頭四處張望,會消耗大量氧氣和體力,結果沒怎么好好看完不是氧氣不夠就是體力耗盡身體失溫。

少即是多,當我想好自己每次的關注重點后,專注的觀察和欣賞一種生物,不但原先想看的都能好好看完,往往還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總會有魚群游到附近,他們自己主動進入我的觀察視線中,拋去了心浮氣躁的搜索,反而收獲到滿滿的驚喜。

肆——“壞”事情到“好”事情的改變

在休息的間隙,我看了一篇文章,重新梳理了壞事情和好事情的角度。由于自己調整了配重,導致重量不夠沒辦法下潛,而這次的下潛地點比平時要遠的多,這就意味著我費勁力氣換好裝備之后白白背著十多公斤重的氣瓶走了近500多米后,由于自己無法下潛,眼睜睜看著潛伴們下去,結果潛導只能讓我自己游回岸邊等著大家,而我這潛也就無緣那期待已久的水下小石林和抗浪魚風暴,心里挺失落的。

而看完文章,根據里面提到的三個步驟重新梳理早上發生的事情之后再轉念一想,其實也是件挺好的事情。

三步驟:

1.對于眼前發生的事情,要清楚自己將它歸類為壞事的原因。

2.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有沒有可能在日后變成好事?”

3.問問自己下一個問題:“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這種情況成真?”

“我之所以將不能和潛伴們下潛歸為壞事,是因為白白負重走了那么久卻沒能看到自己期待的水下景色,而其實這件事能夠在日后變成好事,一來負重走增加自己的運動量,有助于體能的提升,二來延遲滿足讓下一次的下水有了更多期待,這次的失落感也讓自己體會到萬事俱備就缺東風最終失敗結局的那種惆悵和遺憾,尤其是因為自己原因錯失的時機,讓我今后更加重視下水前的準備,以及要多與潛水長溝通。”

這樣一想之后,其實也算不上什么壞事,心情大為好轉。

有時候所謂的好事與壞事,不是事情本身,只是一念之間,便天堂地獄任你選。


備注:部分照片來自人超好玩兒的大魚教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