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你家兒子正經歷生死關頭


看完淚奔!孩子對懷二胎的媽媽真情告白


“獨生是指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不是喪尸爆發外星入侵,全世界只剩一個孩子!”

妮可指著那群慫恿她表哥“再生一個孩子陪陪小侄子吧,免得孤單”的親戚,生氣得連額頭兩側的青筋都爆現。

沒有人想過一直溫軟文雅的妮可會突然彈起來,怒視眾人破口大罵。

幸好她罵那群人不包括我,我也早就知道她會瞬間翻臉,

畢竟她給我講過很多個她與他們的故事。



Act.1

妮可自己就有一個弟弟,小三歲。在弟弟誕生那天,妮可就過上了舊社會小農經濟下的貧困生活。

本來家里就不算是大富之家,爸媽為了生二胎還導致一時支出大漲。妮可同學以前偶爾能吃個雞蛋、喝點肉湯什么的,因為家里周轉的問題,有一段時間白粥和米糊成為她那小飯桌上連續劇的主角。

幸好爸媽都算是勤奮的人,在弟弟三歲的時候,家里情況有所好轉——但對于妮可來說根本沒有改變。

有一幕在她家經常上演,妮可的媽媽將菜煮好放到飯桌上,基本上魚的魚腩、雞的雞腿都是消失不見的。

不對,一個東西如果知道在哪的話,不應該形容為消失不見。

那些好魚好肉都肯定被她媽另外盛到弟弟的碗里。

一家人吃飯,妮可爸爸不吃、妮可媽媽不搶,但好魚好肉還是會這樣單獨放到弟弟碗里,我猜她家肯定是老鼠多,不然不可能這樣防著被偷吃的。

妮可不生氣嗎?沒有跟她媽反應過嗎?

有的,她媽表示“弟弟一出生環境就不好,得好好補償他?!?/p>

直到妮可經濟獨立為止,她的貧農生活才結束。



Act.2

妮可身邊有個發小,叫小奧。她是唯一一個長得跟妮可似的女生,纖瘦而虛弱,明明家庭環境不錯,卻一臉營養不良。

無它,她有一個小7歲的弟弟,所以她在家里沒有地位。

妮可去過一次小奧家,看到他們家有一張小奧父母和小奧弟弟的照片,三歲的弟弟畫了個大紅臉,看起來很喜慶;父母穿著新衣服,也笑起來顯得很年輕,一幅恩愛的樣子。

如果說有什么缺了的,可能是里面沒有小奧。

妮可那時還白癡地問過小奧,為什么去照相館拍照不帶你?

小奧媽媽在家里聽到妮可發問,立馬一旁數落小奧“誰知道小奧跑到哪里去了,一天到晚瘋玩,找遍了也找不到。Balabala……”

妮可覺得小奧錯過了好可惜,而小奧在家里并沒有說什么。

后來有一天,小奧跟妮可談起這件事:

去拍全家福不可能是他們一時興起的事,因為新衣服一定是提前買好的。再說,哪怕找不到我,過段日子再去就可以了,哪家照相館不是隨去隨拍的?原因只會是,他們從未想過帶我去,怕我出現在全家福里,怕我毀了一張好端端的全家福。



Act.3

你們以為把二胎生下來,大不了就坑了一胎嗎?

其實不給一胎選擇權利的二胎,那可是禍害全家的存在,一胎跑不掉,二胎走不了。

妮可在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個(前)男朋友阿牛,是(前)獨生子。

為什么這個定義如此奇怪呢?

阿牛本來是一個獨生子,在大二時,他媽忽然給他來了個電話。

“你要有弟弟了?!?/p>

他當場就懵了,妮可也懵了。

有個弟弟就意味著,他們一旦結婚就開始帶小孩。甚至乎阿牛將成為未婚未育的單親爸爸。

一開始,他和他父母還相互勸說,他說“高齡生產很危險”,他父母說“沒事的,重要是給你以后分擔點壓力?!保凰改刚f“我們會照顧好他的”,他說“那我們簽協議吧”……

后來,他父母發現談不攏,決意要生,反正生下來就有辦法。

妮可是被二胎嚇怕了,阿牛也擔心耽誤了她,遂分手。

男友變成前男友容易,獨生變成非獨生就難了。

早些年他自己搞副業賺到了錢,在小城市里憑父母借的錢加上自己的存款買了一套房,還順手把家里的房產轉到他名下。

他爸媽心想好歹也應該過一套到二胎名下。

但,連生下來都不愿意,現在要他利益均分出來,可能嗎?

一來二去,阿牛直接找律所讓律師出具了一份扶養協議,列明放棄其余家產繼承、扶養雙親到老、堅決不養弟弟。

弟弟2歲那一年,他的父母因為意外去世,剩下弟弟和他。本來消失不見的各路親戚又開始情感攻勢,抱著“長兄為父”的想法,要求他照顧弟弟。

他冷眉一掃,你們說得那么好,你們來養啊?

各路親戚像潮水那樣“嘩”的一聲,消失不見。

弟弟?阿牛按照原本協議所說,把爸媽的其他財產留給他,把他送到鄉下某個親戚家里養了。



Act.4

太多太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了自己打網游里創建的人物,從來不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而且每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所傷心的也只是自己的辛苦努力沒有了。

各位爸爸媽媽,養孩子真的不是打網游,你以為新建小號隨便按個按鈕就可以了?兩個孩子的關系、撫養能力、時間成本等等,你有想過嗎?

而說“多一個人陪陪孩子”的人,你也是挺天真的。

二胎之所以成為孩子的童年危機,就是家里面多了一個眾人關心的對象,從而漠視“小侄子”的感受。

“小侄子”會有什么感覺?

他能從中感受到的不是分享,而是分割——沒有多一個人愛他,卻要每個人愛他少一點。

這不是一頓星巴克或者一部玩具車能解決的事。

還有更多爸爸媽媽指望著“大的帶小的”,選擇的權利沒有,倒是義務已經安排好了……

其實我們都是沒有長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一樣會為了一些事而大吵大鬧,只是先一步比孩子們來到世上,事情的輕重等比放大而已。

孩子的思考可能稍顯淺薄,但這不是拒絕讓孩子參與到表決中的借口,不能剝奪他們在家庭大事上的選擇權。

《公民凱恩》有過一句話,叫做“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決定我該怎么做,那就是我自己?!?/p>

你可以決定生二胎,但你永遠不能決定孩子對二胎的態度。

所以,二胎之前,請你問問他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