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上班的地方,就在一個學校旁。
? ? 這幾天,可能是三天,或許不足兩天。第一天,學校里一大早就傳來廣播“正在迎面走來的,是六零二班的精英······”;第二天“五零四班的同學來稿:‘不懼凌風,不畏艱辛,四班的運動健兒······”;第二天下午“各就各位!預(yù)備!”;第三天“以下是五年級組男子200米獲獎選手名單······請到領(lǐng)獎臺領(lǐng)獎”······廣播里頭一直播放著《運動員進行曲》與主持人播報的消息融合一體。
? ? 雖然看不到學校里面,但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校運會。一個載體,承載著校園生活的記憶。
? ? 小學時候的校運會已經(jīng)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當時跑道還是煤渣的,我是學校田徑隊短跑和跳高的運動員,我獲得了人生第一雙真釘跑鞋。在學校里,短跑上有一個名叫肖波的同學和我實力相當,而跳高到最后一般都只剩下我一個人在沖刺學校記錄。小學時,對校運會的熱愛是非常純粹的,因為你只能去參加,或者坐著看。運動員很認真,觀眾也很熱烈。學校的大門是緊閉的,學生不能到學校外面去。同學們很享受在一起的時光。
? ? 初中,每年都是兩天的運動會,還伴隨著文藝演出。從開幕到閉幕,大概是兩天半,學校里的氣氛很好。其實我一直都很納悶,為什么運動會要選在入冬時節(jié),冷的天氣會導致賽前熱身工作非常龐大,還好我當時非常熱愛運動,也絲毫不嫌麻煩地每次給大腿涂滿活絡(luò)油。初中的時候我已經(jīng)失去了校園體壇的霸主地位,遇見了很多高手,值得驕傲的是,每一次跳高持續(xù)時間都很久,到了最后基本全部同學圍過來看跳高。其實為什么那么喜歡運動的感覺,也許是沖刺的快感,也許,人都是虛榮的,誰都喜歡觀眾與掌聲。
? ? 我的初中在我初一畢業(yè)那年搬了新校區(qū),感覺就是天與地之別,在舊小區(qū)里,比較疏于管理,學校正門出去空地轉(zhuǎn)左有一家奶茶店——地下鐵,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非常熱銷的產(chǎn)品,感覺不亞于今天的喜茶、一點點。
? 到了新校區(qū),兩年時間,兩屆校運會,我對體育場竟然沒什么印象。我記得初中對學生的管制也挺嚴的,不能外出學校,但其實我們也沒有強的外出心理,因為哪怕出去了,也沒什么特別好玩的。學校要求是所有同學要在本班大本營集中的,有一批文娛部的同學必須不斷地往廣播站投稿給運動員加油,每個運動員也配備一個貼身后勤,負責拿水啊、活絡(luò)油啊什么的。初中對零食、電子產(chǎn)品的管理也有一定要求,但在運動會那一天,班級大本營里,全都是零食、飲料什么的,總有一圈同學圍在大本營,邊吃著零食,打著PSP,《怪物獵人》啊,《啪嗒嘭》啊各種游戲;當時蘋果的產(chǎn)品是很罕見的,當時一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我老閨蜜的同學手上有一臺iPod touch,我們搶著來聽歌······那時候一些只要不是上課那么嚴肅的東西,都可以視之為放肆,而我們對放肆的理解,就更放肆了,在學校里放三天假,早戀的,貪玩的,愛吃的,似乎都在這幾天里得到能緩解一段時間的滿足。
? ? 到了高中,高中?高中的運動會似乎我只參加了一屆。雖然那個操場很高大上,跑道很標準,設(shè)備也很齊全。不知道為什么,那個時候的我不太喜歡運動,精神也不集中在運動上。文藝晚會還是很有興趣的,那三天,后來縮短為兩天。同樣需要在操場上有本班的大本營,但是大本營基本是空空的,我們偷溜到班里,班里有個大音響,連接著廣播站,一整天沒完沒了地放著《運動員進行曲》。聚在班里,其實感覺也沒有做什么,不允許帶手機的高中,在運動會幾天我們光明正大地瘋狂玩手機。我隱約記得我參加了第一屆奧運會,沒什么成績,第二屆的時候,我已經(jīng)有女朋友了,心思完全不在運動上,而是讀書上。
? ? 我們就經(jīng)常粘著導致老師也非常不滿,可我們從來沒有出格的行為,就一起到操場看比賽,偶爾可能還偷溜到校外。那個時候,似乎大家都說定了一起叫外賣,那幾天的外賣似乎特別香。那些商家直接把自己的爐灶用三輪車拉著到校外現(xiàn)炒現(xiàn)賣,隔著柵欄,把外賣盒子勾著放進來的,硬塞進來的,應(yīng)有盡有,連冰糖葫蘆也有······
? 高中是生命里一個非常神奇的時段,但我感覺,它給我最深刻的感覺不在校運會。
? ? 不管怎么樣,今天的我已經(jīng)沒有校運會可參加了,所有的校運會成為了歷史、追憶。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擁有不錯的記憶力。聽著一些熟悉的聲音,回憶一些熟悉的場景。我也很慶幸自己是一個懂得回憶,并且可以描述出來的人,至少,以后,我的孩子,孫子也有他爸爸,爺爺?shù)囊恍┯腥す适?,可以延續(xù)。
? ? ? SIUFU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