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篇》14——15
十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拉幫結派,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眾”
解讀:在這句話中,“周”和“比”形成了形象的對比。
? ? ? ?1、“周”表示人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做事也盡可能周到。能和周圍的人平等、獨立的相處,要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做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
? ? ? ?2、“比”拉著對方、依附對方,吧別人的觀點、意見當成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會犧牲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 ? ? ?3、所有孔子說“團結”和“勾結”雖然同樣是人們在一起做事,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 ? (1)因“團結”而在一起的人都是有獨立思維的個體,他們為實現同一目標而走在一起,各抒己見,形成一個良好的合作環境。
? ? (2)“勾結”是很多人依附于某一個或者某幾個人,相互拉扯、相互制約。這種情況下聚在一起的,也多數不是真心實意的付出。最終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
十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不思考,你會越讀越糊涂;只思考不讀書,對人生也沒有幫助?!?/p>
解讀:1、光學習不思考,不會轉換成自己的東西去運用,說明并沒有真的學會。學知識不能囫圇吞棗式的學習,要學會將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和實際情況能結合起來,運用到自己的方方面面,要能做到融會貫通。
? ? ? ? ? ?2、光會瞎想瞎捉摸,而脫離理論知識,也是不對的做法。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既然“前人”都將樹種好,那咱又何必非要費時費力的再去種一棵呢?做事不能舍近求遠,舍易求難。將“前人”總結的知識、經驗能夠為自己所用,這也不枉費“前人”的一番苦心!
? ? ? ? ? ?有人就會說“這是偷懶??!”
? ? ? ? ? ?其實不然。首先我們是要將前人的經驗、成果能夠運用自如;其次就是要在這些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讓它有新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
總結:學習的過程是“學”、“思”、“問”、“好學”、“用”的過程,缺一不可!我們既要學習,也要思考;我們要將知識內化,把知識串聯起來,批判性的接納。這是我們學習和進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