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且聽李宗盛,且聽且懂
01
開始聽李宗盛的歌,還是在我大三準備考研的時候。
為了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課本上,我發現自己必須找一件小事,能夠持續地分散我的一小部分注意力,這樣腦子就不會被灌了因為幾個小時的高數走神。這件小事,就是聽歌。
經過我的多輪篩選發現,李宗盛的歌,沒有太快的節奏,也沒有太尖利拔高的音色,甚至連重金屬都很少。我跑去機房下載了李宗盛的許多流行甚廣的歌曲。
然后開始了我苦逼的考研生涯。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總是在學習的間隙,想到那些保研的、走關系的、出國的、工作的,問自己:為什么自己就非得走這么辛苦的路。
沒有為什么,因為我們都是凡人。
我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
問你,何時曾看見這世界為了人們改變。
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就漸漸忙碌起來。乃至于工作之后的前兩年,都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致聽歌。
工作并不是我喜歡的,并且剛畢業的學生,夢想的是氣派的寫字樓、精致的西裝、干勁十足的同事。
這一切因為我的選擇,變得很遙遠。我整天渾渾噩噩,糾結于繼續安于現狀,還是孤注一擲地轉行。當我終于痛下決心并成功步入另一個行業之后,偶爾的一天,我在整理文件的時候,隨手打開李宗盛的專題音樂。
那首歌是一首現場演唱會,李宗盛與梁靜茹一起在臺上,甫一出場,就聽到李宗盛感慨的聲音說:“小女生長大了……”“她越來越能聽得懂老豆的歌, 隨著年齡漸長就會明白他寫的是什么。”
我動作一頓,聽著那滄桑的聲音,心地莫名地撥動了一根弦。仿佛這句話,把我最近七年的光陰一筆帶過,拉長的尾音里閃過這七年時間的所有片段。
以前聽李宗盛,有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現在聽了,好像心底隱藏的百味一下子被人一語道破,酸澀卻又欣慰。
02
然后再一次翻出李宗盛的專輯,一首一首聽過去。他滄桑的嗓音里,帶著內心的顏色,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看得懂。
每當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孤獨。
李宗盛的歌曲大多音色輕緩,然而正是在這種沒有太多合成音、重金屬的背景下,他的聲音才顯得格外清晰。好像在茫然的心靈上,用力地勾勒出一個屬于自己的輪廓。
歲月 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該給的我給;歲月 你別催,走遠的我不追 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
他的每一首歌里,都有自己的靈魂軌跡。
這個曾經送瓦斯謀生、僅讀過專科、離過兩次婚卻捧紅了大批歌手的,笑起來有些猥瑣的男人,用十分的真誠將他的坎坷寫在歌里,流傳于世。
每當年輕的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可以一邊聽著歌,一邊被撫平。
03
李宗盛說自己貪心。寫過歌,唱過歌,這是活了一輩子。
“每個年代的音樂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總覺得我的使命已完成。如今寫歌不見得比現在的小朋友們更好,聽我歌的人也一定會越來越少。我的時代要 move on ,我也不愿意做一個一直創造神曲的人,即便我還有這能力。”
都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每當有人夸獎我說,李宗盛你那個歌寫得真不錯的時候,我都想說那個寫歌的李宗盛,你們其實并不真的完全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