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世界上每天會產出2000多部電影,但是大部分人一生連2000部電影這個數量也沒有看夠。歸根結底,除了時間原因,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個人看的電影,基本都是別人推薦的。
朋友說《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有些意思,從他貌似神秘的表情里,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畢竟他的鑒賞能力不錯。
這部電影類似《夢想照進現實》、《狙擊電話亭》、《恐怖直播》,我想喜歡以上幾部電影的人,也會喜歡這部。它們最大相似之處就是很多鏡頭都是在一個空間完成的,全靠對白推進劇情。即便如此,看的還是欲罷不能,太想知道后面發生的事情,終是懸念設置的好。
印象深刻的就是《狙擊電話亭》,大學的時候看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類型的電影。天啊,太炫酷了,這么牛,就是一個簡陋的電話亭,什么高科技都沒有,卻讓你看的心驚肉跳,氣氛緊張的大氣不敢出,太精彩。看后,久久不能平靜,遇人就推薦,絕對心里的滿分電影。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劇情雖不是那么緊張,但是勝在內容有內涵。男主角約翰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14000年,容顏不老。所以當有人開始注意到的容顏時,他就會搬家。為了不讓人懷疑,他在一個地方生活超過十年就會找理由離開。
這次他的身份是哈佛大學的歷史教授,嗯,這個職業很適合他。對于他的突然離開,那些哈佛大學認識的教授朋友們(他們的職業分別是歷史教授、生物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心理學博士),決定給他送行。
大家心里很好奇,生活的好好的,馬上就要升職,為什么要離開?約翰想把隱藏在心里的秘密分享一下,在這高度文明、包容的社會,大家也許會接納他呢?可他一開口就說自己活了14000歲,《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也只敢說在地球上生活了400年。這是個什么梗?
有人曾說當你在哈佛大學的草坪上打個滾爬起來,眼里也會閃爍智慧的光芒。所以這幫來自哈佛的知識淵博的人齊聚一堂,這智慧碰撞的不是火花,是雷電。大家從單純送行演變成一場學術辯論,說實在的,他們辯論的很多東西,我沒有聽懂。整部電影基本都是在辯論,類似與現在流行的《奇葩說》。
在他那不大的屋子里有梵高的畫、來自史前和中世紀的東西。大家也想一探究竟,哦,他們說這個東西是真的時候,我也相信了約翰的話。這一群人里,只有桑迪始終如一的相信約翰所講。心理學博士威爾甚至懷疑約翰是一個精神有疾病的人。
在這么一場辯論、講述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表情、眼神、語氣都是戲,有深深的代入感。聽著聽著,有種難辨真假的感覺。真的是太投入,沒有辦法結束。
約翰雙手一攤,聳聳肩,似開玩笑的說,是的,我剛剛所講都是假的,我就是想講一個故事罷了。大家長吁一口氣,紛紛起身告別。
神轉折來了,約翰站在門外告訴桑迪60年前自己的名字,回憶以往。路過的威爾正好聽到,原來約翰就是自己母親口中拋棄自己的爸爸,而如今自己白發滿頭,他依然30初頭的模樣。心臟病復發。所有的一切都被威爾帶進了墳墓。
望著遙遙星空,內心戲一定頗多,終究是活了14000年的人,一切結束。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說它是科幻劇,也不全是,說不是科幻劇,那它屬于啥?小投資拍成這樣,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