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那會兒,語文老師在幻燈片上大大的放映出桂林的20元美照。那時便心想著,等我去桂林的時候,也要拍下這幅美到不行的山水畫。
去桂林之前,只訂了兩天的住宿,放棄了4個多小時車程的北海潿洲島,計劃著一趟寬松隨性的旅程。
人在慢慢成長的過程里會想明白很多的事情,比如工作不必選擇最賺錢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情就很美好,做事情不需要去取悅所有的人,自己心里的愉悅才是最重要的,旅行的途中永遠(yuǎn)不要打卡式的去游玩,把行程安排的寬松一點,慢慢去體驗一座城市的人文風(fēng)情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享受。
以前的夢想是環(huán)游世界,現(xiàn)在更期待多走一走喜歡的地方,一次來不及就去上幾次也是不為過的。
玩
如果說漓江是我曾經(jīng)的夢,而現(xiàn)在,這個夢已經(jīng)不再閃閃發(fā)光了。隆隆的馬達(dá)聲打破了本該屬于漓江的靜美,我無法把自己置于夢中的畫里。漓江是美麗的,卻不夠絕美。我想我會更喜歡沒有馬達(dá)聲的遇龍河。
九月初的陽朔,上午的陽光微弱,適合在十里畫廊騎行。游客不算很多。寬敞的荷塘花開正艷,荷塘外遇見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坐在自行車上收門票,好在只收3塊錢便買了以后高高興興的踩著泥濘的小路跑進(jìn)了荷塘。這里的荷塘與我在蘇杭見到的不同,在以前,荷塘在我印象里的樣子是一方小小的池塘或者如西湖一樣廣闊的湖水,里面開上一隅荷花,而陽朔向人展現(xiàn)的是山腳下的一方田野,在田野里撐上了滿滿的荷葉荷花。同一種景致,在不同的城市,也總有他獨特的個性與生氣。
去過西街的人對于這里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有人厭惡這里的商業(yè)化,有人愛上這里的酒吧氛圍,而于我這個愛山水也愛燈紅,向往寧靜田園又離不開繁華都市與美食的人來說,西街是一個還算美好的地方。吃過這里甜甜的烤榴蓮,看過彩燈深處獨具文藝氣息的復(fù)古店鋪,只在門口望一眼清吧里紅紅綠綠的演唱,如果沒有嘗過斯利美的芒果冰,也會覺得這里的小份芒果冰其實很棒。
最喜歡的風(fēng)景是龍勝的龍脊梯田。花了四五個小時的大巴車程到達(dá)梯田的停車場,無與倫比的盼望被盤旋的山路折磨到疲憊不堪。終于在下車以后品嘗了農(nóng)家甜蜜無比的大桃子和欣賞了美麗的山路風(fēng)景以后漸漸恢復(fù)精神。
來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六七十歲的當(dāng)?shù)匕⑵牛泶┲抢锾赜械囊路腿棺樱g圍著厚厚的腰帶。許是經(jīng)常背東西上下山的緣故,背部微微拱起,滿是皺紋的臉龐在日復(fù)一日的山間艷陽里閃著黝黑的亮光,步伐矯健不輸年輕人。這里有很多這樣的阿婆,笑臉盈盈的在一天天的陽光下迎接來往的游客,很多阿婆會背上一個竹婁,大約是上山的時候背重物或者幫游客們拿行李用的。這里的人民,日復(fù)一日的招待著遠(yuǎn)道而來的游客,雖然也在游客身上賺著自己的錢,但更多的是屬于大山里面不可磨滅的淳樸熱情。
梯田上的每一戶農(nóng)家都可以點飯,每家的菜單是大同小異的,量很足,味道也還不錯,原料用的都是當(dāng)?shù)刈约曳N的瓜果蔬菜。所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來到這里都會吃上不同的蔬菜,能看到的風(fēng)景也呈現(xiàn)著不一樣的生機。
春天的時候剛剛播種,梯田里面錯落有致的長著一些小苗,泥土的咖色是他的主色調(diào),在早上太陽快要升起,陽光微微透過天際的剎那,梯田的風(fēng)景在黑暗與黎明的交替中,閃著似是而非的金黑。只在螞蜂窩的游友照片上看過這樣的景色,便一眼再難忘懷。
我記得有人說過,“白天與夜晚的交接是很短暫的,所有的東西都變得若隱若現(xiàn),只有用心體會的人才看得見。如果這世界永遠(yuǎn)只有黑與白,光明與黑暗,那么,你將失去中間最豐富的層次。”只是,我們往往懂得了去欣賞日落,卻不曾有勇氣去迎接一場初陽。
夏天直至九月,梯田是生機盎然的綠色。我們住的那家客棧位于1號和2號觀景臺之間的半山腰,據(jù)說是觀賞風(fēng)景的最佳位置,價格卻便宜的離奇。房間裝滿了木質(zhì)的清香,空間很大,在窗口就能望見外面漫山的風(fēng)景。客棧外是一個很大的天臺,放置著吃飯和休憩用的桌椅。唯一的缺點是房間的信號不好。于是便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風(fēng)景很美的天臺上。
放下行李以后就往2號觀景臺去了。路遇在山崖邊跳躍著抓拍的男孩女孩,還有身著紅裙子快樂旋轉(zhuǎn)的小胖姑娘。到達(dá)2號觀景臺以后又見一個老阿婆在小屋前做手工活,販賣紀(jì)念品,本想著看一眼,卻被她的刻意熱情給嚇到了。向來不喜歡別人拿著商品硬塞給自己,打著自己是老人的旗號激起游客的同情心。我喜歡這里很多不善言辭的善良阿婆,這樣的叫賣反而有些心塞。
往回走的時候,奇妙的遇見一只可愛的小狗跟了我們一整路。晚上的時候因為抵擋不住半路遇見的客棧姐姐熱情的招呼便在她家吃飯了。竹筒飯雖然沒有很多竹子的清香,卻依然的喜歡這種味道。夜晚的天臺點上了星星點點的燈光,空曠而美麗。
第二天一早在客棧吃了早餐,退了房往3號觀景臺“金佛頂”走。一路上太陽有一些曬,忘記了涂防曬,也不想要打陽傘,徒步走完了全程。在客棧路線圖的指引下很順利的到達(dá)了這個最高的觀景臺。在下午回桂林以后竟發(fā)現(xiàn)曬紅了肩。九月初的陽光雖不再熱烈,山間的明媚依然不減。
吃
米粉:來這座城市前,聽這里的小伙伴說桂林沒有什么好吃的,就只有米粉了,特別的便宜。第一天兩個人花了16塊錢點了兩碗米粉,著實比杭州的米線面類便宜很多。第一次吃米粉,只覺與米線有著類似的口感,并無感覺到有多美味。想著既然來了,就多嘗嘗這里的特色也無妨。誰想到后來覺得越吃越好吃,在回到桂林市區(qū)以后吃到了更加便宜量足的米粉——“勝利米粉”,據(jù)說上過湖南衛(wèi)視天天向上節(jié)目,在這里點了兩份2兩的米粉又加了點料,只花費了不到十元,心里感動極了。
椿記燒鵝:這家店在桂林就似于“外婆家”于杭州的地位,你走到哪里,附近都能夠找到一家椿記燒鵝。研究了大眾點評之后點了高人氣的脆皮燒鵝和榴蓮酥,又加了四季豆和釋迦果汁。每一種菜都美味到讓我留戀,榴蓮酥長的尤其的可愛,是一只小鵝形狀的,吃起來也是酥酥嫩嫩的,我發(fā)誓四季豆是我有生以來吃過的最棒的四季豆,豆切成小小的顆粒,摻上了豆瓣醬和微微的辣,對于我這個不怎么吃辣的人來說,這個味道美的恰到好處。釋迦果汁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獨特味道,腦袋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是哪里的相識,味道是鮮純的,帶著大自然青草的氣息。脆皮燒鵝是這里的特色,味道更是好的只可意會,除了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微帶的小肥肉對于我這個不能沾半點肥肉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災(zāi)難,好在味道的鮮美極大的掩蓋了這個小小的缺點,心里仍是分外歡喜。
啤酒魚:來桂林之前,看了不少攻略和同事的推薦,大都說啤酒魚難吃,后來還是去吃了。原本68元的啤酒魚套餐在大眾點評上只需要39。說不上難吃,只是并無特色,和平常能吃到的魚其實味道差不多。
桂花糕:聽那里的人說,桂花是桂林的市花,因而那里大大小小的店,陳列的桂花糕不計其數(shù)。并且?guī)缀趺恳患业墓鸹ǜ夤鸹鄱伎梢悦赓M品嘗,有時候明明知道其實每家的味道都差不了多少,我仍然愿意一家一家的嘗過去,一直吃到很飽。細(xì)細(xì)品嘗,會發(fā)現(xiàn),原來桂花的香度與糕點的甜度還是微微的有一些差異。
油茶:油茶是廣西的一種特色,茶水中加入了炒米、花生、姜等配料,冷了以后微微的苦澀,不算好喝但總自以為的想象著在茶里面吃出了當(dāng)?shù)氐奈兜酪蚨X得滿足。
粑粑:船上糕,高粱粑,芋頭糕,甜年糕,艾葉粑......
龍脊梯田的竹筒雞和竹筒飯:上山的時候,看到運輸竹筒的小貨車,心想著這便是著名的竹筒雞和竹筒飯的歸宿哦了吧。雖然沒有在這些食物里面品嘗出竹子的清香,但不得不說,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桂林的美食總體來說很是平價,分量也很大,相對于杭州小份的精致,桂林更透露出她特有的樸素山野的氛圍,又不似北方的粗獷,曾經(jīng)在甘肅也常吃到量很足的飯菜饅頭,桂林的足量與北方是不一樣的。前者是透著山水清甜的綿延,而后者是濃濃廣袤的豪爽。
桂林人也愛辣,步行街頭到處都有賣自家特制辣椒的,還有酸筍,酸豆角,比市場上賣的更加原汁原味和香醇。
這里是廣西。
除了最著名的陽朔,我以為,他還有許多值得走走看看的小村落,原打算去一個叫做燕子山天仙草原的地方看看,問了許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地方,加上桂林的交通實在很落后便放棄了。
廣西之行,行于二零一六年G20,如能在世界的某個地方,遇見不一樣的風(fēng)景,便是生命里最好的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