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種調味劑叫酒吧,它可使平日里匆忙的節奏變的不再淡而無味,在這個像是壓縮餅干的空間里,姿態會放大、情緒會放大、快樂會放大、痛苦也會被放大,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成為一整晚的主題,而這個空間里,飄散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如此活色生香的地方話題點扎堆,隨時都會激起想要碼字的沖動。
拉德芳斯風情街的小酒館來了無數次,光我知道的裝修就不下三次,各種節日生日聚會都有留下過高興的不高興的情緒,有意思的是這么多年了至今都不知道這家酒館到底叫啥名,囧。事實證明,所謂的標簽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這次回寧依舊光顧,很巧合的是碰到又一次重裝開業。就坐桌數不多,而每桌的人數不少。與一幫男人之間的聚會相遇,高腳杯的碰撞聲夾雜在音樂的嘈雜聲中,各個文質彬彬談笑風生,那畫面好生融洽,我坐在角落看著眼前這一幕突然覺得自己秒變悲觀主義者,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后不知隱藏了多少道貌岸然。
而隱匿在甘熙故居里的愛爾蘭酒館芬尼根,同樣是曾經經常光顧的小店,如同它的地理位置,不張揚、隱秘卻不失格調,與眾不同的是從不以任何節日作為噱頭來經營,所以基本都是一個人來,形影單只不為別的,只為躲清靜。運氣好的話會有幸與老板聊天,只有你讓他打折的時候他會用蹩腳中文告訴你“哦哦,聽不懂~”,偶爾也會碰到幾組醉貓,上演各種因酒精作用而散發出的放松或是發泄,那個時候我就像是一個觀眾,同時有時候也覺得自己像是在照鏡子且用時好久好久。
借著在酒吧這種會放大人一切本性的固有環境,我也來放大一下自己近期的小情緒。這個世界啊,歲月最珍貴,眼睛最騙人,年華里更多的時候我們失卻的是可能就是一種心情,那種心情可以是曾經的不克制不壓抑也可以是現在的不隨心不隨性,什么時候丟失的怎么丟失的你渾然不覺,等你回過神的時候這種狀態仿佛已經持續了很久很久,而這種狀態會影響你的全部、所有。最考驗質量的,果然是時間。
里爾克的詩里說“寒冷的秋季能使白晝窒息,使它的千種歡聲笑語沉寂;教堂塔樓高處喪鐘如此怪異,竟在十一月的舞里啜泣”。這個十一月我時常感到窒息,然后沉寂,然后怪異,然后很想啜泣。雷蒙德·卡佛還說過夜里不睡的人白天多多少少總會有什么想要去逃避掩飾的,白晝解不開的結,黑夜漫漫耗。嗯,白天睡覺晚上出沒貌似有些日子了,不用細細捋,三十年間未曾逃避過什么,可這并不代表不會有想要去逃的念頭,同時也非常清楚逃是逃不掉的,所以自己為自己開脫因為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年紀越大越向往簡單。(其實我一直都特別向往簡單,小時候我就經常說簡單就是美。)網上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而我總是告訴自己一切還沒開始一切還沒開始,但是除了沒有盡頭什么都有的感覺卻愈來愈強烈。哈,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But so what?窒息沒用,沉寂沒用,怪異沒用啜泣更沒用,多遠也得繼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