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的天氣跟武漢相差無幾,炎熱的空氣令兒子每走一段路就要找間有空調的商鋪進入蹭會兒涼。
下午快5點時,我和兒子兩枚吃貨相約到某冷飲店多涼快一會兒。一盤蛋包飯,一盤牛肉咖喱飯,一杯奶茶,開啟了我倆的蹭涼時光,雖然代價有點高。
我倆邊吃邊聊,把嘴巴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我:剛才看到那位媽媽要孩子聽她的話,看你的表情,你好像有話要說?
兒子:我以前就很聽話啊!
我:你還記得以前聽話的場景么?
兒子:記得。比如,我在小區想要繼續玩,你要回家做飯,就讓我馬上走,你不會考慮我的想法,也不問我,只是命令我回家,馬上!如果不回家,你會威脅我!
我都忘記了,汗顏!
我:你為什么聽話呢?是否想過反抗我?
兒子:想過反抗,但是,我害怕你。
我:啊?我讓你感到害怕了?!
兒子:是的,我害怕我不聽話,你會不要我。
我:天啊!我都不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媽媽太粗心大意,也太簡單粗暴了。
兒子:所以,我就聽你和爸爸的話啊!你們養我,我就要聽話,我用聽話報答你們。
聽到兒子的這番話,我五味雜陳。從他出生,我就在看育兒類的書籍,卻從未考慮過,兒子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選擇的權利、表達的意愿。我只是一廂情愿地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或者合理的方式養育兒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并不會讓兒子少走彎路,比其他孩子更優秀。反而,讓他因為選擇聽話、遵從,失去了母子彼此溝通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長期處于內疚、自責和矛盾中。
我:媽媽參加讀書會以來,你覺得關于讓你聽話這方面,有什么變化嗎?
兒子:變化很大!你愿意問我的想法,有時候也會讓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我:你覺得媽媽讓你聽話,是算管你嚴了么?
兒子:不是。你只是習慣讓我聽話,免得我給你添麻煩。我是需要你管的,你知道,我有時控制不住自己,比如:喜歡用手摸腳,你提醒我多次后,我現在好多了。
我:我可以從家長的角度談談嗎?
兒子:可以。
我:其實如何管你,我也很矛盾、糾結。管嚴了吧,擔心你童年不快樂;你看董卿說起自己的童年就哭,她童年是在磨練中度過的錯過了許多童年應有的美好。管松了吧,擔心你將來長大后一事無成或者庸庸碌碌,又責怪我沒有嚴格管教你,讓你的人生諸多不如意。我第一次當媽媽,也沒有什么“媽媽指南”或者“媽媽需知”之類的參考書,教導我正確的做媽媽。只能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學習,在嚴厲和寬容之間尋找一個平衡,也在你成長的路上給予合適的幫助,不缺乏也不過度。這個,對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愿意付出努力,像豹子西塔、獅子蕾拉一樣。
兒子:恩,我們彼此好好說話。雖然我平時說話,總是懟你,我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來了,嘴巴就喜歡說讓你不高興的話。我必須說出來,憋著很難受,要發泄出來,你知道么?
我:我知道,我可以理解。你現在還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正常。媽媽和爸爸作為成人,也常常控制不住情緒,沖動之下說錯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調整。當一方有情緒時,另一方有幾個選擇:懟對方、暫時回避對方、讓對方把情緒發完、安撫對方的情緒、語言溝通。我們試著在這些選擇中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用發泄或者懟對方這一種方式,形成習慣性的回應。
兒子:好啊!
我們互相擊掌,表示彼此認可!
往期精彩回顧:
《跟西塔和蕾拉學習做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