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向盤好像又轉(zhuǎn)向了
昨晚和綿羊無意中的一通視頻電話,又讓我手中握著的那把“未來的方向盤”轉(zhuǎn)了個彎。起初我們只是嘻嘻笑笑互相道好,綿羊的室友無意中吐露她即將要去蘇州工作,我心一想那敢情好啊,那我豈不就可以去補綿羊室友的空位,和綿羊一起住啦?但是我沒想到下一句話,給我徹徹底底澆了一身涼水。綿羊的室友說綿羊也即將去長沙,我心一驚這么快?她上次不是說她還在考慮的嗎?
綿羊去長沙是因為她現(xiàn)在的公司即將在長沙開設(shè)蛋糕學(xué)校,想讓綿羊過去駐扎在那當(dāng)老師或者管老師的人。一方面,毫無疑問,以綿羊之前已多次去杭州駐外授課的經(jīng)歷,她的能力是絕對可以勝任的,甚至將來可以做到那邊的高級管理崗位也說不定。另一方面,長沙往返新余只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這對她往返家鄉(xiāng)無疑是更省時間更省金錢的。最后,在長沙的話,公司還給她提供住宿,相比在上海自己租房,對她來說又節(jié)省了一大筆住宿開支。
以上三點,無論哪點,她都沒有不去長沙工作的理由,或者說她更沒有留在上海的理由。綿羊說她最少要去長沙四個月,四個月后是否要繼續(xù)留在那由她自己說了算。道理我都懂,我也沒有拽著她不讓她走的理由,但是我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頓時心理就拔涼拔涼的。
我腦袋里最快想到的是:“那……那我還去上海嗎?”
我去上海是為了什么呢?
不得不說,我去上海有兩大原因,一是離家近,方便回家;二是有綿羊在,我太想有人陪伴一起生活了。我希望那個人是我最親近相信的人,像綿羊瑞瑞父母之類的,而不是外面隨便找一個人。原諒我就是那么不容易接納一個人,或者這么不容易讓別人走進(jìn)我的生活里或心里。
綿羊一走,我試想了一下我獨自一人在上海的時光,恕我悲觀的想到,一如同北京的一樣,重蹈北京一個人的孤單生活的覆轍,一個人上班,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學(xué)習(xí),又是一個人……我的生活又要陷入這樣“無人可尋”的孤單了么?那同我此時此刻在北京的又有何不一樣?
心理醫(yī)生曾對我說:“你要學(xué)會做自己,尋找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不要把希望和快樂寄托在別人身上,你的價值不是由別人怎樣定義你的。不然這樣你累,別人也累。如果你不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你在下一份工作,還會有一種我在幫別人做事,而不是幫自己做事的死胡同里,找不到自己的價值,還會陷入現(xiàn)在這種拖延、消極、抵觸的悲觀情緒中。”
在我辭職之初我就問過綿羊:“你會不會希望我去上海和你住啊?你想要我去上海陪你嗎?如果別人去上海住你那是不是也可以?我和別人是不是一樣,在你眼里沒有什么不同啊?”我一遍一遍的問綿羊,想確認(rèn)我在她心理同其他人不一樣的分量,直到綿羊白眼一番“你看你又來了,你來上海我很開心啊,但是我更希望你來上海是為了你自己和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我。”
她這么一說,就一劍刺中了一直空曠的自我。我想去找綿羊,也只想尋找一個避風(fēng)的港灣,找一個歇腳的地方,找一個安慰的肩膀,找一個可以繼續(xù)逃避那些恐懼的地方,只因為我可以忘卻白天上班的“痛苦”,回家靠陪伴麻痹自己而已。這不又讓我慣回了原來那個懦弱的,習(xí)慣蜷縮在墻角的自己嗎?
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我一直在尋找我要的是什么,苦苦尋覓而不得,我甚至痛苦到抱著頭淚流滿面的撞墻,甚至沖著爸媽大喊大叫,就因為我嚴(yán)加拷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得。所以,我到底想要什么呢?如果我不知道,我就沒有努力為之的動力,我就沒有更加高遠(yuǎn)的眼界,我就沒有在壓力面前擔(dān)責(zé)的動力和承受力,我就沒有努力活下去的愿望…
知乎上有這么一條提問——如何確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得票數(shù)最多的答案是:
我覺得,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的夢寐以求去追尋的東西到底是什么。而能做的,就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明白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把還能堅持做下去的,堅持下去。事情做的得心應(yīng)手,越來越獲得成就感后,就會從外在的推動變成內(nèi)在的源動力了。
最重要的是你在堅持做點什么,而不是要思考出什么完美答案后再行動。
自我,不是你怎么想然后去做,而是你的行動成就了你。
這個問題被瀏覽了1762039次,這個回答被贊同了一萬一千多次。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可恥的對嗎?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么?所以,我只要努力嘗試,而不是空想就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么?
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場心理培訓(xùn)課,授課的老師是一名四十多歲的資深管理人員,他講的特別特別好,其中他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生活或者拼搏的目標(biāo)是什么?”很多人回答車子、房子、成家立業(yè)。老師說,這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這些你想要的東西會不會只是“欲望”,而不是“目標(biāo)”?真正的目標(biāo)應(yīng)該是一種令你滿意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最符合你自己存在的狀態(tài),而不是應(yīng)他人價值觀的東西。車子、房子只是你理想生活中的一種存在,而不是最終目標(biāo)。你的目標(biāo)生活狀態(tài)應(yīng)該是藏在你自己的心里,一種對自己生活滿意的狀態(tài),更貼切的說,是對自己滿意的狀態(tài)。
我想了想,或許這世界上就沒有能令我完全滿意的工作,工作從來都是乏味的,重蹈覆轍的,枯燥無味的,鴨梨山大的。工作從來不能一直有趣下去,帶給你無盡快樂的。但是你想要的狀態(tài)可以修煉而得,你想要的生活條件可以爭取而得,你的目標(biāo)生活可以通過努力而得。
今天看了一篇熱門文章,被閱讀了一百多萬次——玩命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里面講到,二三十歲是一個人奮斗的黃金年齡,你在這個階段里渴望休息,渴望享受生活,渴望避免生活的壓力,渴望逃避付出和拒絕成長,渴望世界溫柔的對待你,你有想過你的將來嗎?
文章說75%的老人在回憶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時,都回答后悔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許這不是某種具體的,有形的東西。而是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種想要的自我狀態(tài)。
文章說,越窮越矯情,越矯情越窮。好的你干不了,不好的你不相干。我不應(yīng)該逃避眼前最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錢。有錢能幫助我獲得我理想生活中最基礎(chǔ)的一切。只有先構(gòu)建這最基礎(chǔ)的部分,我的生活才會生成安全感,我才能給自己安全感。而不是一味的,通過在別人身上尋找慰藉來麻痹自己不用努力也可以過的很好,過的快樂。
有時候我在想,我苦苦追尋的“快樂”會不會永遠(yuǎn)都不得。但老天把它換了另一種包裝放在我身邊等待我發(fā)現(xiàn),它叫做“滿足”。在精力最旺盛的青春里,不是貪圖享樂,而是玩命工作,不留遺憾的成長。或許當(dāng)下會覺得累,但回過頭來是不是就叫做滿足?
我絕大多數(shù)想從事的工作都在北京,我會再在北京投遞簡歷試試看的,我想知道我能成長成什么樣子?不為混日子而活,而為了想要的狀態(tài),想要的自己,和想要的目標(biāo)而活。我想給爸爸媽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想讓自己變的更加出色和自信,我想要帶上家人去看更高更遠(yuǎn)更廣闊的世界,我想要在年邁,或者父母離開我后不帶遺憾的離開。
這幾天我都在不停的循環(huán)樸樹的平凡之路這首歌,很喜歡里面的歌詞:
我曾經(jīng)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jīng)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曾經(jīng)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或許,我不是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只是我不敢面對罷了。我想,我不死,是上帝想告訴我,你要的東西還在那里等你,輪到你做的事還沒有做完,屬于你的東西你還沒來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