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 第3章 社會信念和判斷(三)
第103頁,常識性歸因
在學習心理咨詢師職業考試的課程時,對于凱利的歸因理論(《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第138頁》)就一直沒有搞清楚,背來背去還是稀里糊涂的。今天又讀到社會心理學里的這一段,感覺終于明白了這一著名的歸因理論。
一致性:個體在這種情境下出現類似行為的一致性如何?
區別性(特異性):個體的這種行為是否具體對應于該特定情境?
共同反應(共同性):其他人在這種情境下出現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如何?
咱們先試著歸因一下課堂上睡覺的這個同學,為什么這個學生在這個課堂(比如說是王老師的語文課)上睡覺呢?
內歸因:如果她不但經常在王老師的語文課上睡覺(一致性高),在其它課上也睡覺(特異性低),但是大家一般都在王老師的語文課上不睡覺(共同性低),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內歸因的結論。至于內因是什么,可能會有不同。比如她經常晚睡打游戲白天上課補覺,或者她對學習根本就沒有興趣,又或者她有什么身體或心理上的問題導致她嗜睡等等。不管怎樣,只跟她個人有關系。
外歸因:如果她上王老師的語文課總是睡覺(一致性高),但是上其他老師的課一般不睡覺(特異性高),同時其他同學也有很多上王老師的語文課睡覺(共同性高),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外歸因的結論。當然這個外歸因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說王老師講課比較枯燥像催眠曲,或者這節語文課是在體育課之后大家都比較疲勞等等。心理咨詢師培訓課本上還列出了一類關于情境的歸因,也基本上可以算作外歸因類別。
昨天和前天的日志都談到了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的事情,現在我試著把這件事情用凱利的歸因理論來討論一下。
內歸因:如果這位老人買過多次某種功能床墊(一致性高),也經常買各種其它東西比如各種保健品、各種小電器、衣服等等(特異性低),而其它老人一般都不買這種床墊(共同性低),可以得出內歸因的結論。可能這位老人比較易受暗示,比較容易上當。
外歸因:如果這位老人買過多次這種床墊(一致性高),但是不太經常買別的東西(特異性高),而其它老人也喜歡買這種床墊(共同性高),我們可以得出外歸因的結論。比如說這種床墊的推銷人員特別熱情特別有推銷技巧,或者這種床墊真的有比較好的保健效果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他這個人怎么這樣?很明顯,這是一種內歸因的判斷。如果了解了歸因的理論,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可以試著從三個方面考慮一下,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斷定是這個人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可千萬不要冤枉了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