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昆明梁艷分享351天。網絡中級五期。2018.05.06
? ? ? 孩子第一次考托福,成績不理想。這次模考,分數有了很大提高。分析原因,我以為內外原因各占一半,外因是環境和老師能力水平,內因是自律和自覺。孩子的爸爸,堅持認為是內因起作用,他認為環境只是起輔助作用,最多算是錦上添花。內因是關鍵,只有孩子自己想要好好學習、用心學習、努力學習,才有十足的動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持久的決心,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否則,他不要想,再好的環境,再優秀的老師對都沒有促進作用。說的似乎有道理,這讓我想起了焦點課上,劉老師常常將的一句話:“你想要嗎?真的想要嗎?真的嗎?”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如果你真的想要,沒有條件也會積極地想辦法創造條件去實現,仔細回想一下,的確是這樣。但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自控力都相對弱,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注意。如將孩子放在一個都努力上進的班級,濃厚的學習氛圍會感染他放棄其他雜念(玩游戲、看閑書等),也自覺加入學習的隊伍。如果將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放在一個以玩為主的班級里,我相信很快他也會融入他們的行列,放棄學習。這也就是為什么,好學校擠破頭都想讓孩子進的最大理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個孩子,很小就有很強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擾而投入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上來,用這兩天正在讀的書《給內心小孩找個家》里的術語來說,是他的陰影小孩在作祟,使他有極強的權利控制欲和完美主義的追求者。這樣的人,精神世界是痛苦的,源于童年沒有安全感、被信任感、不被尊重、沒有自由,所以唯一能證明自己是強大的、有價值的,學生時代就是以超強的毅力去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證明。成人后,就是通過拼命地工作去獲得榮譽和權力,去控制和指揮別人來證明。其實我覺得,對一個人最為有利的是內外因共同作用,既有良好的環境鋪墊,又有個人學習知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