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一。
在休息了兩天后,不管愿不愿意,我們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周。
想到這里,我們會不會有一絲絲無奈與不快?
1.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以及各種各樣的不快樂不開心。有的很小,有的很大。
先來看看我們自己,不管是在小城市生活,還是在大城市打拼,每天都那么匆忙,那么焦慮,急著上班,急著充電,急著出名,急著賺錢,我們急切的想抓住每一個機會,每一次熱潮,唯恐落在別人后面,當然,連發(fā)哥都說自己才剛上路呢,我們怎么能有一絲的放松和懈怠呢。
再來看看別人,小學生中學生已經開學,開始了繁重的學習;大學生也開始求職,挫折和離別的情緒正在悄悄的醞釀;上班族還在辛苦的奮斗,然而房價依舊堅挺;股民們在天天盯盤、卻感嘆永遠掙不到錢;創(chuàng)業(yè)者在四處路演宣講,希望能在寒冬到來之前多多融資;投資客則天天感嘆沒有好項目,一個勁地擔心資產貶值。
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在焦慮、煩躁、糾結之中生活著、被各種負面情緒所籠罩。
即使放眼望去,也不僅僅是我們,世界同樣不太平,遠的如美國日本、歐洲中東,近的是朝鮮韓國、馬來西亞香港,哪里曾有一天的平靜過,至于國內,一碗面條也能引發(fā)的悲慘恐怖的命案,更是讓我們對這個社會的暴戾之氣不寒而栗,sorry,有點扯遠了。
2.
為什么現在的我們會有這么多負面情緒,它們來自哪里?
當然離不開外部環(huán)境。這么多煩心的事,討厭的人,污染的水和空氣,讓身處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幾乎時刻都能感受到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焦慮、糾結、浮躁,甚至暴戾,只要愿意,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堆讓自己不開心的人、不愉快的事來。幾乎都不用特別去想,我們就能回想起曾經也會有和某人吵架的沖動,有過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的懈怠,以及各種外面不如意導致的心煩意亂。反正,都是它們的不對,都是環(huán)境的不對,都是社會的不對,才讓我們不快樂。
當然,也許也有自己的原因,畢竟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對你來說不爽的事情,說不定恰恰就是別人特別爽的地方,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人對于同樣的事情總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即使很多事情我們能變換角度去看看,也可能產生不同的感受,但是,誰有能知道呢,我為什么要變個角度?這樣來看,快樂不快樂的決定因素似乎又在于我們的內心和思維,也就是說,很多事情和人關鍵還在于我們自己怎么來看待。
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即使我們承認內外因對于我們的負面情緒產生都有作用,但是僅僅單純的改造其中之一又有什么作用呢?尤其是外部因素,靠我們自己真的能有所改變么?如果不能,我們又究竟應該怎樣面對這種環(huán)境與現實,換句話說,這個世界如果不能改變,我們應該怎么辦,我們又能怎樣避免各種負面情緒的侵襲呢?
3.
對沖似乎是個不錯的辦法。當我們緊張時,聽一段舒緩的音樂,當我們悲傷時,看一場開心的演出,當我們生氣時,聽一場激烈的體育賽事,這些都是很好的決定,能讓我們暫時忘記哪些不愉快不開心的事情。
轉移看來也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們可以用上班來沖淡悲傷,我們可以用忙碌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也可以用一場運動來發(fā)泄不滿,甚至可以用發(fā)呆來打發(fā)掉無聊。只要有可能,我們可以無窮無盡的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讓自己暫時專注在其他某個方面。
這些辦法都有效果,然而,這些辦法實際上又似乎并沒有什么持久的作用。記得有專家說過,人之所以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還在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恐慌與應激反應。不能否認,如果我們能對每一件事情有所掌握,則各種消極負面情緒無疑會少很多,然而,既然生活這么無情,永遠給不了我們一個確定性的答案,那么我們所有的行為難道也就沒有意義了嗎?
想來不是。雖然生活很無情,但是生活也很公平。無論是從自然法則的能量守恒定律、還是經濟法則的投入產出定理,這個世界歸根到底還是講究平衡與調和的。而且,既然外面我們能改變的其實很有限,那么,我們何不嘗試一下首先從我們的內在來開始,或許這也能有更大的突破。
雖然我們必須承認,真正單純地想要通過改變自己的內心去除各種負面情緒,是非常難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其實同樣極為有限,然而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去做,甚至也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不得不去做。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這一點點了。只有從內心出發(fā),從自身做起,改變能改變的,接受必須接受的,才能夠真正可能逃脫負面情緒的控制,享受內心平和帶來的快樂和生活饋贈。
4.
你怎么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對待你。就仿佛一個女孩子,你對她微笑,她也會還以微笑。
因此,如果各種負面情緒沒有影響到你,太棒了,請你好好保持,并嘗試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其他人,給他們一點溫暖和鼓勵。你會變得更快樂。如果已經影響到你了,也不要慌張,更不要自暴自棄,試著去輕輕地放平自己的內心,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出來,重新找到那種快樂溫暖的感覺,試著讓自己重新快樂。
是的,這不容易,不過我們不得不做。不管現在的你我是18歲、28歲、38歲還是48歲,一切都還來得及,畢竟,我們擁有的并能陪我們走到終點的,除了時間,也就是一顆自己的快樂內心了。在追尋快樂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喜劇明星。
在這樣一個新的一周,我們又可以啟程出發(fā),去追尋原本屬于自己的快樂,這種感覺真好。